晨光中的滴水湖。 記者 邢千里攝
乘坐氫動力中運量公交車出行、使用屋頂光伏和海邊風力等清潔能源、社區“15分鐘生活圈”內提供數字化公共服務……臨港新片區昨天發布綜合交通、綜合能源、住房3項“十四五”規劃,位于新片區核心區域的南匯新城有了未來五年的初步構想,充滿未來感的出行和生活規劃讓人耳目一新。
建設獨立完善綜合交通體系
南匯新城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作為臨港新片區的主城區,承載著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的核心功能。近日發布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南匯新城要全面建設與臨港新片區功能相契合的高能級、智慧型、現代化未來之城,率先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加速對外快速交通網絡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
“來過南匯新城的朋友都有相同感受,這里離市中心好遠但離世界很近。”不久前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鄧蜜代表動情地描述了自己在新片區工作生活的體會,提出了她對于交通建設的期待。
在鄧蜜看來,每個新城的建設和發展都有很多共性,產業發展、城市建設、人口導入三者之間相輔相成,但對于城市入住者而言,吸引他們留下來的最終還是生活。她希望,新城在規劃和建設時,應當始終從“居住舒適度,人民滿意度”出發。
在臨港新片區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中,鄧蜜的建議一一得到了回應:“十四五”時期,新片區綜合交通發展將初步實現“15、30、60、90”的出行服務目標,即15分鐘到達浦東樞紐、30分鐘可達龍陽路樞紐、60分鐘可達虹橋機場、90分鐘可達長三角毗鄰城市。
今年,兩港快線就將啟動建設,這條軌道交通將實現15分鐘內從南匯新城到達浦東機場的目標。南匯新城還將持續推動提高軌道交通16號線的運輸能力,優化列車運營組織,縮短列車運行間隔。此外,啟動與中心城直達快速軌道交通方案的研究。
在路網建設方面,“十四五”時期將形成G1503、S2和兩港大道3條高快速路的路網格局,加強新片區與長三角、上海中心城區、浦東、奉賢等地區的快速聯系。“十四五”時期完成兩港大道快速化改造,研究G1503繞城高速(G1503/S2以西)拓寬的可能性。
“未來五年,南匯新城將建設對外高效暢達、對內便捷綠色、管理智能便民的獨立完善綜合交通體系。”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建設和交通管理處處長朱建忠表示,規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提出了3項約束性指標和7項預期性指標,顯著提升設施功能、運輸服務、運行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探索清潔能源示范應用場景
“十四五”時期,臨港新片區中運量建設里程50公里以上。今年3月,中運量T1示范線將正式運營,而規劃建設中運量T2、T6線路,將增強滴水湖片區與先進智造片區、綜合產業片區的快速聯系以及片區內部的便捷聯系,進一步促進產城融合。
中運量T6線將是首個試用氫能的公交線路,車輛將使用3節編組、擁有優先路權專用道路,單次客運量更大,能有效聯通臨港產業區與奉賢園區。與此同時,能夠加油、加氫、充電、加注LNG(液化天然氣)、換電的平霄路油氫合建站也將為中運量公交車以及氫能集卡提供清潔能源,實現土地集約利用。
“南匯新城將聚焦夯實電力、燃氣能源基礎發展,推動氫能、光伏、風能等新能源應用示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建設和交通管理處濮鳴鋒介紹,“未來五年,將實現新建廠房光伏屋頂全覆蓋,繼續推進周邊海域風電建設,適時啟動深遠海風電開發,探索氫能在公共領域的示范應用場景。”
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
智慧化也是此次規劃的亮點之一。南匯新城將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構建面向不同交通治理場景的智能交通體系,推進共享化智能運載工具示范應用,構建適應自身發展需求的數據平臺,提升數據驅動的治理能力。
未來南匯新城的居民將充分享受“智慧出行”的便利:核心區路口信號燈能夠聯網控制、智慧停車信息平臺能夠共享停車位、新增公交站點將全部智能化,管委會還將加強研究按需響應的新型智慧交通服務,鼓勵政企聯手,率先在“公交+地鐵+出租車+自行車”等城市公共出行領域先行研究MaaS(出行即服務)技術的應用,打造多業態一體化的共享出行平臺。
在能源管理方面,南匯新城還將打造綜合能源管控平臺。通過移峰填谷、互動響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共享電力、燃氣、熱力、政府、社會等多方數據資源,制定最優供用儲能策略,提升片區綜合能效。
此外,“十四五”時期,南匯新城將新增供應住房約20萬套。社區周邊“15分鐘生活圈”將針對現狀公共服務薄弱領域,以及服務盲點地區,適度超前布局,提供數字化、多樣化、高品質、個性化的公共服務供給。(記者 祝越)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