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市增城區河長辦1月22日消息,增城區水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勝利——納入國家、省、市考核的8條黑臭河涌達到長制久清,東江北干流一級支流基本消除劣V類,省萬里碧道試點“開門迎客”。
濱水增城。新華網發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增長,工業、農業和生活用水急劇增加,水污染日益嚴重,增城境內國考大墩斷面水質從2010年呈下降趨勢,2016年至2019年為Ⅲ類水。
針對這一問題,增城構建了完備的河湖長組織架構,將全區劃分為862個標準基礎網格,推行網格化治水;并于2017年成立區河長辦,對各職能部門工作進行分工督辦,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憑借河長辦工作平臺,增城主動對接東莞市、惠州市博羅縣和龍門縣等地區,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健全跨界河涌水污染共治共管模式。
增城按照廣州市的治水思路,堅持“三源、四洗、五步法”推進水污染防治,并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大水環境保潔力度,實現黑臭河涌治理。
增城利用“3+1”智慧治水工作機制,憑借“廣州河長”APP、“增城河長”微信公眾號和“河涌眾采”微信小程序三個平臺,利用好群眾力量,發現并整治各類涉水污染源,實現源頭減污、源頭滅污;同時,運用好水環境專項執法這一手段,對涉水污染源實施全方位打擊態勢。
此外,各區直局和鎮街還結合實際工作創新工作方法方式,制作水環境污染普法抖音視頻、開發大墩國考斷面達標系統建設、推出了涉水污染源治理的“123”做法。
“十三五”期間,增城加大水環境治理資金投入,補齊治水公共設施短板,幫助完善了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施公共排水設施缺陷修復,開展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
近年來,增城高標準編制碧道建設規劃,打造“一橫兩縱多節點”的碧道空間布局,廣東省“萬里碧道”試點增江碧道已于2020年建成向游客開放。(呂佳羽 趙雪峰)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