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月21日電“現在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到重慶中心城區都會趕上出行高峰。”2021年元旦節,家住江津區幾江街道的董婷從觀音橋逛街回來后,忍不住向朋友這樣“訴苦”。這樣的情形,不久后將隨著市郊鐵路(軌道交通延長線)跳磴至江津線(簡稱“江跳線”)的建成通車而得到改善。作為江津區連接重慶中心城區的一條便捷、快速的市郊鐵路,江跳線開通運營后可實現江津區市民30分鐘抵達重慶主城中心城區。
江跳線江津站效果圖 新華網發
近年來,作為重慶市域(郊)鐵路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主力軍,重慶市鐵路集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新基建等國家戰略要求,堅持走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創新發展之路,積極推進城軌快線15號線、27號線等項目開工準備,加快推進江跳線、璧銅線、渝合線等項目建設。
政策“風向標”:市域(郊)鐵路發展新機遇
2020年底,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的意見》。此前,國家多部委相繼出臺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為推動市域(郊)鐵路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成渝兩地能“成功牽手”并非偶然。這是因為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和城市群的快速發展,以直轄市、省會城市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為核心的現代化都市圈日益成為我國城鎮化人口集聚、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在支撐國家戰略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引領高質量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在此背景下,為拓展城市發展格局,適應現代化都市圈發展和滿足乘客快捷出行需求,都市圈市域(郊)鐵路隨之應運而生,逐漸進入民眾視野,并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熱點和各大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新方向。而早在2013年,重慶就謀劃成立了市鐵路集團,圍繞發展市域(郊)鐵路開展技術研究和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讓市鐵路集團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所謂市域(郊)鐵路,是指連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區和周邊城鎮組團,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運量、公交化運輸服務的軌道交通系統,設計速度一般為100—160公里/小時,輻射范圍為50—100公里,重點滿足都市圈、城市市域范圍“1小時通勤圈”快速通達出行需求。
那么,市域(郊)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又有何區別?“城市軌道交通(地鐵、輕軌)主要解決城市核心區交通問題,設計速度一般為120公里/小時,服務范圍在50公里以內。相較于城市軌道交通,市域(郊)鐵路可以實現140~160公里/小時設計速度,用更快的速度、更智能的裝備、更低的成本,做到更好的服務。”市鐵路集團總工程師王猛介紹說。
“現代化都市圈需要市域(郊)鐵路的支撐和引領。在交通強國、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的市域(郊)鐵路,將成為我國城市群、都市圈的重要交通方式和聯通重慶主城都市區‘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鎮空間的‘主動脈’。”市鐵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官波說。
聚焦“一體化”:搭建“四網融合”的橋梁和紐帶
2021年新年伊始,重慶市政府印發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將“建設四網融合、互聯互通的軌道網絡”作為重慶市全力建設的9大基礎網絡之一,并提出要推進市域(郊)鐵路聯通,構建一體融合、互聯互通、環射結合的市域鐵路系統。
對于正在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圈”協調發展的重慶,發展市域(郊)鐵路正當其時。
重慶市是著名的“山城”。由于受主城都市區平行嶺谷、兩江四山環繞地形限制,重慶呈現圈層式發展、東西槽谷拓展發展趨勢。于是,重慶堅持踐行“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理念,統籌謀劃“四網融合”發展和打造“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
方向明晰了,目標確定了,信心也就更加堅定了。
2019年8月30日,新建市郊鐵路磨心坡至合川線項目一期工程順利開工;
2019年11月29日,市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節點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近年來,市鐵路集團著力在構建一張市域(郊)鐵路網絡、完善一套市域(郊)鐵路技術標準體系、打造一個“四網融合”的協同運輸平臺等方面下功夫,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璧銅線銅梁站效果圖 新華網發
打響“發令槍”:開跑“十四五”新征程
2020年10月30日,城軌快線15號線一期工程、27號線工程相繼通過重慶市發改委批復。15號線、27號線作為重慶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的兩條貫通重慶中心城區的快速網絡骨干,將充分體現“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特點,最高運行速度140公里/小時,對優化重慶城市功能布局、發揮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主城都市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5號線一期工程項目起于九曲河東站,經重光站、龍安路站、金童路站、果塘路站、西南政法大學站、寶圣湖站、繡湖路站、T3航站樓站、龍駿大道站、兩江大道站、復盛站、現代大道站、終點為兩江影視城站。
同樣備受民眾關注還有27號線。目前該工程項目的各項開工建設籌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27號線起于璧山站,經虎溪站、大學城南站、寨山坪站、西永站、磁器口站、沙坪壩站、石橋鋪站、大坪西站、重慶站、后堡站、南坪站、廣福大道站,終點為重慶東站。
除了15號線一期工程、27號線,目前璧銅線節點工程也正在順利推進,該項目PPP社會投資人招標等工作也正在加快推進,不久后將實現全線開工;江跳線A包江津區境內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B包完成社會投資人招標和項目公司組建,雙流制車輛完成招標,整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渝合線一期實現按期開工,已進入全面主體施工階段。
“市鐵路集團將按照明確的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采用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等方式,全力推進各項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用拼的精神、拼的勁頭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樹立優良的建設運營專業隊伍形象。”市鐵路集團總經理羅江陵說。
謀劃“新藍圖”:建設人民滿意的城市交通
“等璧銅線開通運營后,那時雖然我已經大學畢業了,但往返主城再也不用擔心堵車,以后可以經常約大學城的朋友一起吃火鍋了。”眼前這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讓目前在讀大學的銅梁市民王韓宇滿臉期待。
不止是璧銅線。市域(郊)鐵路作為重慶城市公共交通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市民帶來的不僅僅是“速度”,還將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下,市域(郊)鐵路作為“四網融合”的橋梁和紐帶,如何在引領重慶城市發展新格局、為老百姓創造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中,融入更多的“智能因子”,推動快速軌道交通提速提質發展,也是市鐵路集團一直在重點思考的問題。
市鐵路集團給出的答案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據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及軌道交通、市域(郊)鐵路相關規劃,始終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為根本目標,按照“建設一批、開工一批、研究儲備一批”的總體思路,統籌推進市域(郊)鐵路交通網絡建設。以“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為方向指引,建成并開通運營江跳線、璧銅線,陸續開工建設城軌快線15號線、27號線等。同時,積極推進都市快軌主城至永川市域快線、主城至南川、市郊鐵路延伸至潼南遂寧和城軌快線26號線、28號線等11個儲備項目前期工作,促進主城都市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快構建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快線網絡,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