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貴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其官網對《貴陽市生態水系(藍線)規劃(2018-2035)年》進行公示,廣泛征求社會意見。
該《規劃》的范圍為市域行政區劃范圍,規劃面積8034平方公里,包含全市98條河流;重點范圍包括貴陽市2035空間戰略規劃重點發展區域,含云巖、南明、花溪、白云、烏當、觀山湖以及修文、清鎮的城市發展核心區域,共3550平方公里,涉及河流59條。
據介紹,貴陽市生態水系(藍線)規劃將以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為總目標,以海綿城市建設為抓手,從河流生態服務功能出發,著眼于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恢復,統籌河流防洪排澇、水質保護、親水景觀、水生態等的綜合提升,構建生態河流水系,打造城市濱河水系景觀,提升城市品質,將貴陽建成具有山地特色的山水城市。
該《規劃》的實施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8年至2025年,依托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南明河及其支流、濕地等構建貴陽市城市生態水系,重點規劃范圍內包括生態河流共59條,總長約1450公里;主要湖泊(水庫)共56座,水面面積約125平方公里;濕地25處。
第二階段從2026年至2035年,構建“一河環九水,湖水映筑城”生態水系空間結構,打造環城濱水生態走廊。一河即南明河(長60公里),九水是麥架河、三江河、魚梁河、老榜河、青巖河、思丫河、馬場河、老馬河、貓跳河(共9條,總長183公里),湖包括56座湖泊或水庫(水面面積約90平方公里),水則是50條河流(規劃范圍內長792公里)。
規劃方案中明確指出人民政府是生態水系建設的責任主體,將進一步完善大型居住小區、公共建筑再生水設施補充城市景觀水相關政策要求,充分發揮生態水系優勢,提升河道兩側土地價值,嚴格核實建設方案總圖、強化規劃監管。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把貴陽市生態水系(藍線)規劃納入控規管控,落實用地啟動生態水系補水工程研究工作,加強“藍線”劃定及“綠線”保護工作,編制“全市藍線一張圖”,建立信息化管理數據庫。(貴陽日報融媒體實習記者 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