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單穎文 顧一瓊 舊區改造,最大的民生,也是未來最大的發展。記者從近日上海各區正在召開的兩會中獲悉:為了在“十四五”規劃初期形成“開局即是決戰”的有力姿態,各區正“提擋加速”推進舊區改造,不僅通過舊改加碼民生獲得感,更為區域產業發展、能級提升奠定基礎,也積蓄新動能。 全市層面,預計今年將完成70萬平方米的舊改目標。每一場舊改的成功,不僅圓了百姓“安居夢”,也釋放了土地存量、盤活了區域資源,更在實踐中通過不斷的模式創新,讓一塊塊寶地找到“好人家”、建成“好項目”、集聚“好產業”、形成“好功能”、成就“好未來”。 數讀:多個區年內將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改 2021年,黃浦區明確,將砥礪更強斗志、凝聚更大力量,大刀闊斧推進舊改工作——重點聚焦老城廂、北京東路、建國東路、外灘“第二立面”等區域,啟動一批項目,確保全年完成舊改征收簽約2萬戶以上,收尾8個項目。 虹口區提出:“全年完成全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舊改任務,舊改征收不少于1萬戶”,特別是聚焦東余杭路二期、余杭路等項目,統籌好啟動、推進和收尾各項工作,實現全年收尾交地8塊。聚焦480米浦西制高點所在的91街坊,以及59街坊、68街坊等地塊,深入開展“千人大會戰”,以“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模式,全力打好舊區改造攻堅戰。 楊浦區則倒排時間節點,打好舊區改造大決戰。將舉全區之力,以戰役化方式加速推進舊區改造決戰決勝,力爭今年全面完成最后1.5萬戶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務。 創新:全系統謀劃、全要素統籌、全周期管理 據介紹,去年11月,市舊改辦已會同黃浦區、楊浦區、虹口區編制完成三個區“2020-2022年”三年舊改計劃。接下來,將根據目標任務總體安排和剩余地塊實際情況,統籌規劃、資金、房源、政策等,逐地塊明確工作計劃、改造方式和實施路徑,加快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務。 打好攻堅收尾戰,各區在實踐中紛紛結合自身實際創新舊改征收模式,“沒有一定適用的萬金油,只有用對用心的方法”,推動舊改“加速跑”更在其間加碼民生民心。 黃浦區,堅持全系統謀劃、全要素統籌、全周期管理,緊密銜接好規劃研究、征收簽約、風貌保護、土地出讓、開發建設等各環節,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傳承發揚寶興里舊改群眾工作“十法”的擔當精神和經驗做法,確保項目高效率推進、高質量收尾。同時將進一步優化合作機制,全區成立“政企合作舊區改造指揮部”,從前期規劃研究、中期征收實施以及后期招商引資等各環節加強溝通協作,在全周期、全領域形成合力,全力推進政企合作項目全面提速順利開展,探索舊區改造“新車道”。 去年,虹口區創新舉措將6個街坊“組團”再“打包”成一個項目集中啟動、集中推進、集中開發,使得“當年任務1個項目完成,2年工作3個月完成”——合并了審批操作流程,大大提高效率,比各街坊單獨推進總耗時減少85%。今年伊始,虹口區再度啟用“組團打包”模式,將北外灘街道的9個街坊“打包”成東余杭路二期、余杭路項目兩個舊改項目,又將有5000余戶人家提前實現“安居夢”。 據介紹,楊浦區將建立“整體聯動、分片包干、層層結對、全面推進”工作機制,統籌各方資源力量,以群眾心為心,借群眾力為力,加快速度,提高舊改效率。 激活:征收規劃出讓“三聯動” 去年12月中旬,虹口區90街坊作為北外灘核心區首幅商辦地塊成功出讓,價值38.93億元。從征收到出讓,該地塊只花了約一年時間。究其原因,除了舊改征收前期工作扎實、百姓支持,更重要的是工作方法創新,即通過統籌協調,落實土地出讓“三帶三含”(帶附加圖則、帶設計要求、帶綠色建筑標準,含地下空間、含二層連廊、含交通優化)要求,堅持征收與規劃同步謀劃、規劃與土地出讓同步推進、土地出讓與項目建設同步計劃。今年,虹口區將以征收、規劃、出讓的“三聯動”,進一步加快資金回籠,把有限的舊改資金投入到下個地塊,實現資金循環效率最大化。 黃浦區將聚焦“政企合作、毛地項目、區級投資”三種實施路徑的18個項目,克服瓶頸難題,通過前期與各開發企業的溝通協商,研究細化“一地一策”毛地處置方案,特別是對于停滯多年的大體量毛地項目,從規劃方案研究入手,重點聚焦“整體、長期、動態”的平衡原則,積極尋求多元化資金平衡方案,積極搭建平臺為企業尋找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有效清理歷史欠賬。截至目前,黃浦區余留20個毛地項目處置方案已基本鎖定。 當舊改跑出“加速度”,如何用有限的資金讓更多居民提升居住質量?去年,國企融資平臺成為破題核心。首批4幅試點地塊由上海地產集團負責統籌推進,由地產集團和部分區屬國企合資成立開發公司,負責編制改造實施方案、創新銀企合作、籌措改造資金和安置房源、組織開發建設和招商等。 借由這一經驗,楊浦區今年將積極引入社會資源參與,進一步盤活舊改資金,加速完成舊改實事,也讓盤活后的土地和空間資源發揮出最佳效應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