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月13日電(曹妤)1月12日,重慶市北碚區“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會議指出,“十三五”期間,北碚全力推動“大生態、大旅游、大健康”協調發展,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七個率先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十三五”期間,北碚以 “七個率先”有力保證了全區污染防治成效。
這其中包括:在全國率先建成大氣AI智能監控預警網格化系統;在全國率先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文明分中心;在全國率先完成污染源普查試點;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河流和污染源物聯網在線監控平臺;在全市率先完成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標準化建設試點;在全市率先開展農村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建設,完成柳蔭鎮東升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試點項目;在全市率先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
五年持續攻堅,全區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整體推進率均全市排名第一,社會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排名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第一。
科技賦能 智慧守護“北碚藍”
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手段,北碚區在“十三五”期間大力推動構筑多層次、立體化、全覆蓋的智慧環保信息系統。
北碚建立起大氣AI智能監控預警網格化系統。該系統融合1個綜合指揮中心、129套監測監控設備、1套管理信息系統、1支延伸至村社的600余名網格員隊伍,能精確預測未來1小時到7天的空氣質量和污染狀況。
同時,大數據、無人機和AI智能識別等新設備和技術的加持,實現了對工業、交通、揚塵、生活等大氣污染源的快速發現和處置,“北碚藍”成為北碚人話語頻次最高的詞語之一。
2020年北碚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40天,達到歷史最高,位列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第一,是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首個達到340天的行政區。
治水有方 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長期保持100%
“十三五”期間,北碚不斷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多舉措保護嘉陵江和轄區水源地。
截至2020年底,嘉陵江北碚段水質由Ⅲ類水質改善為Ⅱ類水質,黑水灘河、璧北河水質由Ⅳ類水質改善為Ⅲ類水質,梁灘河于2017年消除劣Ⅴ類并提升到Ⅳ類水質,均滿足其水域功能要求;城市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多年保持100%。
值得一提的是,北碚區創新性開展飲用水源地提檔升級工作,在江東水務水土水廠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建設高規格隔離護欄170余米,同時,在保護區內設置9參數水質自動監測微站和智能監控設備1套,并接入“智慧河流”預警系統,用“智能化”管理代替常規人為監測監管。通過聯網監控,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指揮中心立刻彈窗報警,同時后端攝像頭播放內置語音,及時制止現場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