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廟市、杭州西湖邊的湖濱夜市、重慶解放碑下的時尚一條街、成都寬窄巷子里的酒吧與茶舍、西安大唐不夜城上的古今融匯……每一座城市,總有一座讓人驚喜連連、流連忘返的步行街,散發著人間的煙火氣和城市的文化底蘊。7月23日,商務部在南京召開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啟動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對全面深入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進行再部署、再推動。值得關注的是,為何要將改造提升步行街列為重點工作?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有何經驗可借鑒?
資料圖 圖片來自全景網
推動步行街改造升級
眾所周知,步行街品牌集聚、店鋪眾多、資源豐富 ,因而改造提升步行街有利于促進消費、拉動投資和擴大就業。
今年以來,由于客流密度大等原因,步行街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有的步行街完全封閉,有的步行街雖然沿街門店繼續營業,但客流急劇減少,商戶經營和街區發展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戰。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步行街的商業氛圍也正在逐步恢復。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截至7月6日,商務部確定的十條改造提升試點步行街(因武漢江漢路封街改造未統計在內)店鋪開業率達98.6%,比2月底提高24.8個百分點;客流量和營業額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77.4%和82.3%。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副研究員高寶華表示,雖然遭受疫情沖擊,但今年上半年我國步行街整體改造提升工作仍在穩步推進,營業額和客流量也在逐步恢復。同時,各地在步行街的改造升級中已顯現出一定發展特色。如北京王府井的“數字雙街”、上海南京路的“五五購物節”、重慶解放碑的立體智慧交通體系、沈陽中街建筑立面的改造提升、南京夫子廟“云上夫子廟”的智慧商圈建設、杭州湖濱路的“五級聯動”機制、成都寬窄巷子與重慶洪崖洞的“雙街”協同發展、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扶貧超市等,均具有一定典型性。
持續發揮示范效應
“杭州湖濱步行街依托數字賦能,建設‘最智慧’的商業區。”據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張曙明介紹,街區周邊泊位運行效率提升64%、道路擁堵指數下降2.2,街區內5G和Wi-Fi的信號均實現全覆蓋,移動支付的覆蓋率達100%,一部手機可實現10秒找房、30秒入住、便捷打車、“先離場后付費”等全方位智慧消費的機制。
“步行街的品質提升需要不斷進行業態的優化和升級。”成都市副市長牛清報表示,寬巷子重點發展川菜、川茶、川酒等本地特色文化標簽類的業態,窄巷子重點是引進文創、藝術、公益、書店類的業態,井巷子重點打造創意文化市集和網紅咖啡區,提升以文化為內核的業態組合。首批試點步行街成效明顯,探索出不同改造提升模式,促使步行街商業再次繁華,業態逐步豐富。
同時,今年是步行街改造提升‘深化年’,要突出示范帶動、政策支撐、平臺推動三個方面,推進確認一批示范步行街、新增一批試點步行街、推動一批省級步行街、出臺一個政策文件、搭建一個工作平臺五項重點任務,構建步行街持續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從商務部確定的首批11條試點步行街來看,去年的總客流量超過9億人次,同比增長22.6%,日均客流量超過20萬人次。這也進一步表明,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效果明顯。今年以來,商務部又下發了《商務部辦公廳關于推動高品位步行街建設的通知》《關于推薦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的通知》,啟動第二批試點工作。
此前,商務部曾發布關于做好2020年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已申報第二批試點的步行街要盡快健全“五級聯動”工作機制,充實街區管理機構力量,確定重點改造提升任務,明確責任人,倒排時間表,扎實有力推進,爭取早日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
“今后,步行街的試點建設在努力推進優化街區環境、提高商業質量、打造智慧街區、增強文化底蘊、規范管理運營等工作重點的基礎上還應注意三點。”高寶華認為,一是加強政府部門分工協同,整體有效推進試點建設工作;二是注重差別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三是以步行街主街為中心,盤活前街后巷發展空間,健全智慧立體交通體系,豐富和完善商業業態,打造商旅文聯動、業態多元、人氣聚集的特色商圈。
打造城市消費新名片
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消費升級的客觀需要,步行街改造提升成為一項重要內容。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改造提升步行街,有利于促進消費、拉動投資和擴大就業。抓好步行街改造提升這個“小切口”,把步行街打造成經濟復蘇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試驗田、擴大開放的新窗口、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做好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釋放消費潛力這篇“大文章”。
專家建議,在避免同質化發展的同時,步行街改造提升要遵循其客觀發展規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表示,在目標客群定位上,不能忽略本地消費群體;在建筑景觀設計上,不能一味追求仿古、復古,要梳理步行街的歷史脈絡,發掘文化內涵,使現代的商業氣息與歷史的文化氛圍融為一體;在商業和服務設施配置上,不能一味地求新求洋,要處理好傳統與時尚、老字號與新品牌、本地品牌與全國品牌、國際品牌之間的關系,合理規劃配置商業業態和多元化消費場景。
“我國大城市建設基本進入定格期,要求步行街打造城市更新的樣板和引擎。”顧學明表示,步行街作為城市中心商業的重要載體,在更新改造中,要求其適應城市功能定位,實現與周邊區域串聯發展,帶動相關設施和街巷的改造提升,傳承和展示城市特色風貌和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活力。(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