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 貴州交通要這樣干
將實施“435”計劃:服務“四個輪子一起轉”、補齊“三個短板”、推進“五項試點”
1月5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貴州交通將實施“435”計劃。
具體來說,“4”指提升交通服務支撐全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能力,著力構建快捷高效的交通運輸保障體系,服務“四個輪子一起轉”,“四個輪子”轉到哪里,交通運輸就保障到那里。“3”指補齊公路路網、綜合樞紐、水上運輸“三個短板”,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樞紐,著力打造路衍經濟、樞紐經濟。“5”指推進交通運輸投融資模式創新、交旅融合發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智慧交通建設、山區公路建設運營風險管控等交通強國“五項試點”。
在投資方面,“十四五”公路水運投資總體思路是保持交通有效投資平穩運行,計劃完成投資6000億元左右。到2025年,基本達到交通運輸節點順暢、樞紐繁榮、產業活躍的預期。
同時,推進交通強國試點,高質量完成交通運輸投融資模式創新、智慧交通建設、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山區公路建設運營安全風險管控等5項試點33項約束性和20項預期性任務等。補齊“三個短板”,圍繞打造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實施國家高速公路“補斷暢卡”建設工程,加快推進滬昆、蘭海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有序推進省際間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建設。穩步推進普通國省道和農村公路改造,研究推進烏江水運主通道提等升級、紅水河龍灘1000噸級通航設施建設,提升“北入長江、南下珠江”水運通道的運輸能力。
構建高效能流通體系,構建優質高效的客運體系,全面推動傳統客運轉型升級。構建高效專業的物流體系,加快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綜合運輸樞紐示范工程等。培育交通產業經濟。突出“交通+”融合發展,加強與特色的傳統村落連片集聚區深度融合,支持傳統村落拓展服務新業態。加快高速公路與全省重點產業園區、重點小城鎮的有效連接。(張薇)
■相關新聞
“十三五” 全省新增高速公路2486公里
1月5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貴州新增高速公路2486公里,2020年底總里程突破7600公里,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5年來,貴州著力打通制約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全力推動交通建設大踏步前進,走出了一條西部地區“窮省辦大交通”的新路子。2017年率先在西部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客運”,提前三年完成交通脫貧攻堅兜底性任務;2019年率先在西部實現30戶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暢通了農村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公路里程從18.6萬公里增至20.7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從3037公里增至3867公里,其中高速鐵路從701公里增至1527公里;機場從10個增至11個;水運通航里程從3660公里增至3957公里。全面完成“十三五”交通運輸部下達目標任務。據統計,5年來,貴州交通投資力度空前。綜合交通預計完成投資8873億元,是“十二五”6195億元的1.4倍,是綜合交通建設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時期。
同時,“十三五”期間,貴州改造普通國省道4664公里,通車里程2.63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6萬公里,建成“組組通”硬化路7.87萬公里,惠及近4萬個村寨1200萬農村人口。建成世界級橋梁18座,世界高橋前100名中有50座、前10名中有5座在貴州,實現從“地無三里平”到“橋梁博物館”的華麗轉身。建成航道298公里,千里烏江全面復航,全省通航里程達3957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突破1000公里,位居全國14個非水網省份第一。
交通扶貧成績斐然。爭取中央車購稅資金812.7億元支持貧困地區交通建設,占比81%,貧困地區交通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省66個脫貧縣高速公路由3797公里增加到5640公里,增長了48%;公路里程由14.9萬公里增加到16.4萬公里。
運輸能力大幅提升。深入推進“多彩貴州·最美高速”創建,成功創建44對“全國百佳示范(優秀)服務區”。2016年實現縣縣通公交、2017年實現“村村通客運”,軌道交通“從無到有”,貨運物流業“降本增效”取得積極成效,銅仁入選全國首批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城市。9個市(州)均建有綜合客運樞紐和一級客運站,88個縣普通客運站全覆蓋,“通村村”平臺被交通運輸部列為“12件更貼近民生實事”之一在全國推廣。在全國率先完成ETC推廣發行目標,ETC車道覆蓋率達100%。(張薇)
來源:貴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