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9日電微信號“工信微報”消息,2020年12月28-29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勢,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經過5年持續奮斗,“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2016-2019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由20.95萬億元增至26.92萬億元,占全球比重達到28.1%;數字經濟規模年均增長16.6%,由22.6萬億元增至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提前兩年完成鋼鐵去產能1.5億噸目標,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6%。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4G網絡,5G產業整體實力躋身全球高端。嫦娥攬月、天問啟程、萬米深潛等重大創新成果亮點紛呈。
會議指出,工業和信息化戰線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戰場、主力軍,又是基本實現“新四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排頭兵和第一方陣。“十四五”時期,全系統要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全面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要突出抓好五個方面任務,一是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四是培育壯大優質企業。五是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及應用生態。
會議指出,2021年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突出抓好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一是推動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發揮科技自立自強對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聚焦基礎技術和關鍵領域,大力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精準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創新產品應用生態。
二是著力穩定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聚焦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重點產業領域,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全面系統梳理我國制造業發展狀況,開展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節點,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
三是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夯實制造業數字化基礎,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發展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提升軟件支撐能力。
四是大力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編制實施網絡強國建設行動計劃,統籌推進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產業應用、網絡安全和治理等各項任務,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有序推進5G網絡建設及應用,推動網絡優化升級,加強信息通信行業監管,強化網絡安全綜合保障,加大無線電管理力度。
五是加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圍繞“政策、環境、服務”三個領域,聚焦“融資、權益保護”重點工作,實現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和水平提升目標。
六是堅定落實改革開放舉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產業政策轉型,提升國內監管能力和水平,持續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七是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保障支撐。抓好重點防疫物資保障,做好新冠疫苗生產準備,加大“通信行程卡”推廣應用與信息共享。
八是科學制定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四五”規劃。(中新經緯APP)
來源: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