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張蕾)“為了實現我國自主減排目標及碳中和愿景,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低碳轉型;二是努力提高能效;三是發展非化石能源和增強碳匯。我們正在抓緊啟動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建設碳交易市場,實實在在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12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表示。
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超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到2020年的目標;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投資連續五年超過1000億美元;全國碳市場穩步推進,陸續發布24個行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指南和13項碳排放核算國家標準。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累計配額成交量約4.0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92.8億元。
莊國泰介紹,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以制定實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為抓手,強化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推動部分地區碳排放率先達峰。具體將采取以下舉措,包括: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實施終端用能清潔化替代,鼓勵推行國際先進的能效標準,加快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能源替代,加大綠色低碳改造力度;深化低碳試點示范,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零碳示范區建設,引導居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強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加強氣候變化風險評估與應對,制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立法;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