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未來幾年是國家發展的重點方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汽車市場中長期預測(2020-2035)》報告中指出,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呈現緩慢增長態勢,未來五年汽車市場也將會穩定增長,2025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000萬輛。
新能源汽車良好的發展態勢帶動上游鈷鋰產業鏈需求,海外鈷供應引起國內相關企業的重點關注,尤其是中下游生產企業,對原料的供給進而引發的價格風險尤為關注。
中國鈷企業對于鈷原料需求基本依賴進口,當前部分中國龍頭鈷企已早做打算,如洛陽鉬業、華友鈷業、寒銳鈷業、金川集團等已加大布局海外鈷礦資源。
洛陽鉬業:公司間接持有TFM銅鈷礦80%權益,該礦礦區面積超過1,500平方公里,業務范圍覆蓋銅、鈷礦石的勘探、開采、提煉、加工和銷售,擁有從開采到加工的全套工藝和流程,主要產品為電解銅和氫氧化鈷。
公司宣布與自由港公司達成股份購買協議,以5.5億美元總價收購后者在剛果(金)的Kisanfu銅鈷礦中95%的間接權益。Kisanfu是世界上最大、最高品位的未開發的銅鈷礦項目之一。據估算,Kisanfu的礦石資源量達3.65億噸,銅品位為1.72%,含銅金屬量約628萬噸;鈷品位為0.85%,含鈷金屬量約310萬噸。當前勘探深度以下還有成礦能力,有望擴大資源量。
華友鈷業:11月20日,華友鈷業&森松重工--華越鎳鈷(印尼)濕法項目核心設備高壓反應釜交付儀式在森松(江蘇)重工有限公司南通工廠舉行。自此,四臺高壓反應釜已全部竣工交付,標志著華越項目即將步入了關鍵設備安裝的新階段,二次創業主陣地的項目建設進入了新的里程,項目預計2022年將投產。
(文章來源:S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