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量產。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美日等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被打破,引發關注。
生產基地的選址,落在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內。榕融新材料負責人說,新片區對于從事前沿新材料研發的企業給予了包括廠房、設備、資金、人才落戶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吸引了他們落戶。
這也符合臨港新片區招商引資的一貫導向。新片區要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多個重點產業,它們大都有一處共通——產業內存在受制于人的環節。解決這些問題,正是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對能“形成突破”的企業,臨港新片區的支持力度也頗顯誠意。它并非“拍腦袋”想出的——賽金生物總裁丁邦說:“管委會與我們之間的溝通很頻繁。他們很清楚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支持,因此推出的政策非常精準。”支持方式也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產業發展和企業訴求等實際情況的變化而不斷迭代更新。
如此,企業怎能不心動?近一個月來,臨港新片區頻頻傳來重點項目的簽約喜訊。兩個集成電路領域的高能級項目、一批生物醫藥項目接連落地,涉及總投資300多億元。揭牌一年后,新片區高新產業發展再次按下加速鍵。
企業之外,臨港新片區在工博會上還展現出了另一方面的強大實力,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電機學院等臨港高校,帶著自研的高新技術和特色成果亮相,突破外部“封鎖”“斷供”的另一大關鍵或許正藏于其中。
高等院校正是基礎研究領域的“主力軍”,臨港新片區擁有幾所在垂直領域專精的高校,能夠很好地賦能高新產業的發展。新片區也樂意與其他知名高校合作,引入校企功能性平臺等。在國際創新協同區內,有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制造項目中心、同濟大學工業4.0學習工廠等項目。它們背靠交大、同濟等實力深厚的院校,擁有源頭創新的能力,又直接對接企業,充分了解需求。以需求為導向,追根溯源,精準投入基礎研究,效率更高。
一年前,在臨港新片區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65位頂尖科學家共同發布《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上海倡議》,向全世界重申對基礎科學這個社會變革性源泉的關注與強調,并呼吁人類社會在科學原創性基礎研究方面開展更廣泛合作、投入更多資源。為什么將臨港作為這個全球科學界聯合產物的策源地?答案已然明晰,新片區勢必能為我國的基礎研究貢獻強大的能量。來源: 解放日報
生產基地的選址,落在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內。榕融新材料負責人說,新片區對于從事前沿新材料研發的企業給予了包括廠房、設備、資金、人才落戶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吸引了他們落戶。
這也符合臨港新片區招商引資的一貫導向。新片區要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多個重點產業,它們大都有一處共通——產業內存在受制于人的環節。解決這些問題,正是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對能“形成突破”的企業,臨港新片區的支持力度也頗顯誠意。它并非“拍腦袋”想出的——賽金生物總裁丁邦說:“管委會與我們之間的溝通很頻繁。他們很清楚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支持,因此推出的政策非常精準。”支持方式也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產業發展和企業訴求等實際情況的變化而不斷迭代更新。
如此,企業怎能不心動?近一個月來,臨港新片區頻頻傳來重點項目的簽約喜訊。兩個集成電路領域的高能級項目、一批生物醫藥項目接連落地,涉及總投資300多億元。揭牌一年后,新片區高新產業發展再次按下加速鍵。
企業之外,臨港新片區在工博會上還展現出了另一方面的強大實力,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電機學院等臨港高校,帶著自研的高新技術和特色成果亮相,突破外部“封鎖”“斷供”的另一大關鍵或許正藏于其中。
高等院校正是基礎研究領域的“主力軍”,臨港新片區擁有幾所在垂直領域專精的高校,能夠很好地賦能高新產業的發展。新片區也樂意與其他知名高校合作,引入校企功能性平臺等。在國際創新協同區內,有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制造項目中心、同濟大學工業4.0學習工廠等項目。它們背靠交大、同濟等實力深厚的院校,擁有源頭創新的能力,又直接對接企業,充分了解需求。以需求為導向,追根溯源,精準投入基礎研究,效率更高。
一年前,在臨港新片區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65位頂尖科學家共同發布《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上海倡議》,向全世界重申對基礎科學這個社會變革性源泉的關注與強調,并呼吁人類社會在科學原創性基礎研究方面開展更廣泛合作、投入更多資源。為什么將臨港作為這個全球科學界聯合產物的策源地?答案已然明晰,新片區勢必能為我國的基礎研究貢獻強大的能量。來源: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