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決戰完勝 脫貧攻堅】光伏點亮脫貧路
建設村級扶貧電站5479座,集中電站53座,總裝機294.4萬千瓦,規??偭烤尤珖诙?,項目覆蓋58個貧困縣,惠及6376個貧困村
5年來,我省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5479座,集中光伏扶貧電站53座,總裝機294.4萬千瓦,規??偭课痪尤珖诙?br />
目前,全省11個市的58個貧困縣和17個非貧困縣都有光伏扶貧項目。
截至7月18日,我省累計結算光伏扶貧收益26.68億元,幫扶54.48萬貧困戶。
9月11日,白露剛過,呂梁山秋意漸濃。登上汾西縣永安鎮太陽山村村西頭的山丘,頭頂是碧藍的天空,腳下是一排排望不到邊際的光伏板,不時能看到維護人員在光伏板間巡查的身影。
“你可別小看這些藍板板,它可是群眾取之不盡的‘陽光銀行’,村里每年因此可獲利21萬元。太陽山村真的是靠‘曬太陽’脫了貧。”汾西縣扶貧辦主任周鎖龍介紹,全縣光伏扶貧電站覆蓋所有貧困村,累計收益1.2億元,發放到戶資金9600萬元,貧困村集體經濟實現破零,1.4萬貧困戶受益增收。
5年來,我省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5479座,集中光伏扶貧電站53座,總裝機294.4萬千瓦,規??偭课痪尤珖诙?。光伏扶貧讓“靠天吃飯”在山西成為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村產業重構、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58個貧困縣全覆蓋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天鎮縣谷前堡鎮一畔莊村光伏發電板上的時候,村保潔員賈順已經開始清掃村路。
65歲的貧困戶賈順對記者說:“2014年我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時候,家庭人均收入2210元,自從村里有了光伏扶貧電站,我便有了公益崗位,僅村保潔員的勞務收入每年就有3600元,而這筆收入是由光伏電站扶貧收益金支付的。”
天鎮縣是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縣,也是我省深度貧困縣之一,屬于太陽能資源特別豐富帶,建成并網光伏發電項目38.98萬千瓦,被評選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貧困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集體經濟全破零和行政村光伏扶貧收益全覆蓋。
在新一輪脫貧攻堅戰役中,我省貧困地區大力挖掘荒山荒坡廣闊的特點,將不利的自然環境條件化為發展光伏產業扶貧的有利資源稟賦,強力推進光伏扶貧產業。
在光伏扶貧規劃布局方面,我省堅持項目安排與扶貧對象精準對應,光伏扶貧指標向貧困人口較多、脫貧任務較重的區域傾斜,重點以光照資源較好的貧困縣為主要區域。建檔立卡貧困村只要條件具備,能建盡建,不具備建設單村電站的,在滿足精準扶貧要求和電網接入的條件下,可多村聯建,主要推廣村級(聯村)電站模式。
吉縣是我省首批摘帽的國定貧困縣,建設有村級電站79座、聯村電站27座、集中式電站1座。眼下,這些電站全部穩健運營,2019年發電1070萬千瓦時,村均收益實現11.72萬元。“光伏扶貧是一個一次投資、長期收益的好項目,是鞏固提升脫貧成色的產業保障。”該縣扶貧辦主任黨建明這樣評價。
自2015年光伏扶貧全國試點開始,我省搶抓政策機遇,多措并舉化解資金和土地等難題,使光伏扶貧實現了從無到有、由有到優。省扶貧辦二級巡視員張偉勤介紹,目前,全省11個市的58個貧困縣和17個非貧困縣都有光伏扶貧項目,其中35個國定貧困縣貧困村實現光伏扶貧收益全覆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20萬元以上。
54.48萬貧困戶受益
“要說我家的日子有變化,過得越來越好,那可是沾了光伏扶貧的光。”辛班云是石樓縣龍交鄉寨子上村的貧困戶,提起光伏扶貧帶來的益處,他喜上眉梢。
辛班云憑借懂會計、會電腦的優勢成了村里光伏電站的“專員”,月月有了收入。他的妻子張金娥也被聘為村里的信息報送員,夫妻倆僅公益性崗位工資補貼每月就有1900元。
光伏扶貧電站一般當年建設當年見效,而收益時間長達20年。如何把收益分配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脫貧攻堅精準度。
寨子上村第一書記張彥成說,今年村里拿出光伏收益的56萬元,根據實際設置了信息員、保潔員、網格管理員、光伏專員等13類公益崗位,103名群眾上崗,上崗人員中貧困戶占80.5%。通過設立公益崗位,每戶平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在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具體分配過程中,我省堅持以勞務獲取為主,獎勵補助為輔,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為目的,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設立衛生清潔、巡邏管護、矛盾調處等公益崗位,依據工作量大小,合理確定工資性補助標準。光伏受益村嚴格落實“一評議兩公示”的工作流程,特別是注重把握群眾民主評議這一關鍵環節,確保收益發放“公開、公平、公正”。“不需要外出,在家門口干活就能拿到工資,這個崗位我很滿意!”廣靈縣梁莊鄉梁莊西堡村的劉高嘗到了甜頭,逢人便講光伏扶貧是個好政策。
2018年6月,梁莊西堡村設置公益崗位,60歲的劉高聽說后積極報名,成為村里的一名保潔員,每月500元工資。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每天天剛蒙蒙亮就起床,兩個小時便將路面打掃得干干凈凈。
在嵐縣光伏發電運維中心,工作人員輕點鼠標,電子屏幕上便出現各種數據和圖像,該中心負責人李喜明對記者說:“這里是全縣光伏扶貧電站的‘神經中樞’,采用大數據對電站實行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不但可以對運行情況進行監管,光伏收益給了誰、給了多少,一查便知。”
目前,我省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設備數據已全部接入國家電網監控系統,可在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系統對每個電站的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在此基礎上,我省還自行研發了光伏扶貧收益分配管理系統,于2019年5月推廣應用,電費結算支出精確到村到戶,原始憑證上線可查,分配細項一目了然。
截至7月18日,我省累計結算光伏扶貧收益26.68億元,惠及6376個貧困村和3005個非貧困村,幫扶54.48萬戶貧困戶,光伏項目已成為我省最大的產業扶貧項目。
6376個貧困村經濟破零
“光伏發電項目徹底解決了村集體無收入、辦事沒資金的難題。”武鄉縣故縣鄉圪臺莊村村委會主任李文波見到記者沒說幾句,話題就轉到了光伏扶貧上。圪臺莊村是一個傳統種植純農業村,去年,村里拿出光伏收益的6.5萬元發展經濟農作物產業,種了50畝雞心果和100畝色素辣椒,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又多了一條路子。
我省貧困地區土地貧瘠,產業基礎薄弱,村集體經濟大多有名無實。“太陽出來就賺錢。”省扶貧辦產業站站長張臨陽介紹,光伏發電正是貧困地區開展產業扶貧的好項目,每百千瓦村級電站每年可給村集體帶來10萬元以上穩定收入,連續20年的光伏電價政策性補貼,累計可給村集體增加收入200余萬元。
產權清晰,收益才能到位。我省各級政府包含籌捐贈資金在內共籌集97.44億元用于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強有力的財政資金支持,不僅確保我省建成并網的5479座、155.4萬千瓦村級電站資產全部確權到村,而且電站發電收益最大化保障到貧困村、到貧困戶,使6376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破零。
靜樂縣有162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總規模37.3兆瓦,總投資2.44億元,建設資金全部由政府籌集出資,年度總發電量5222萬千瓦時,發電總收益3935萬元。該縣扶貧辦主任范武勝說:“這些光伏收益按照確權規模轉入貧困村賬戶進行二次分配。在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后,光伏收益不但可以解決改善村容村貌所需資金的難題,也可消除村集體發展產業的資金障礙。”
收官之年,碩果累累。遍布貧困地區的光伏扶貧電站,為我省堅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增強了底氣,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 山西日報 記者李全宏)
建設村級扶貧電站5479座,集中電站53座,總裝機294.4萬千瓦,規??偭烤尤珖诙?,項目覆蓋58個貧困縣,惠及6376個貧困村
5年來,我省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5479座,集中光伏扶貧電站53座,總裝機294.4萬千瓦,規??偭课痪尤珖诙?br />
目前,全省11個市的58個貧困縣和17個非貧困縣都有光伏扶貧項目。
截至7月18日,我省累計結算光伏扶貧收益26.68億元,幫扶54.48萬貧困戶。
9月11日,白露剛過,呂梁山秋意漸濃。登上汾西縣永安鎮太陽山村村西頭的山丘,頭頂是碧藍的天空,腳下是一排排望不到邊際的光伏板,不時能看到維護人員在光伏板間巡查的身影。
“你可別小看這些藍板板,它可是群眾取之不盡的‘陽光銀行’,村里每年因此可獲利21萬元。太陽山村真的是靠‘曬太陽’脫了貧。”汾西縣扶貧辦主任周鎖龍介紹,全縣光伏扶貧電站覆蓋所有貧困村,累計收益1.2億元,發放到戶資金9600萬元,貧困村集體經濟實現破零,1.4萬貧困戶受益增收。
5年來,我省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5479座,集中光伏扶貧電站53座,總裝機294.4萬千瓦,規??偭课痪尤珖诙?。光伏扶貧讓“靠天吃飯”在山西成為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村產業重構、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58個貧困縣全覆蓋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天鎮縣谷前堡鎮一畔莊村光伏發電板上的時候,村保潔員賈順已經開始清掃村路。
65歲的貧困戶賈順對記者說:“2014年我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時候,家庭人均收入2210元,自從村里有了光伏扶貧電站,我便有了公益崗位,僅村保潔員的勞務收入每年就有3600元,而這筆收入是由光伏電站扶貧收益金支付的。”
天鎮縣是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縣,也是我省深度貧困縣之一,屬于太陽能資源特別豐富帶,建成并網光伏發電項目38.98萬千瓦,被評選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貧困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集體經濟全破零和行政村光伏扶貧收益全覆蓋。
在新一輪脫貧攻堅戰役中,我省貧困地區大力挖掘荒山荒坡廣闊的特點,將不利的自然環境條件化為發展光伏產業扶貧的有利資源稟賦,強力推進光伏扶貧產業。
在光伏扶貧規劃布局方面,我省堅持項目安排與扶貧對象精準對應,光伏扶貧指標向貧困人口較多、脫貧任務較重的區域傾斜,重點以光照資源較好的貧困縣為主要區域。建檔立卡貧困村只要條件具備,能建盡建,不具備建設單村電站的,在滿足精準扶貧要求和電網接入的條件下,可多村聯建,主要推廣村級(聯村)電站模式。
吉縣是我省首批摘帽的國定貧困縣,建設有村級電站79座、聯村電站27座、集中式電站1座。眼下,這些電站全部穩健運營,2019年發電1070萬千瓦時,村均收益實現11.72萬元。“光伏扶貧是一個一次投資、長期收益的好項目,是鞏固提升脫貧成色的產業保障。”該縣扶貧辦主任黨建明這樣評價。
自2015年光伏扶貧全國試點開始,我省搶抓政策機遇,多措并舉化解資金和土地等難題,使光伏扶貧實現了從無到有、由有到優。省扶貧辦二級巡視員張偉勤介紹,目前,全省11個市的58個貧困縣和17個非貧困縣都有光伏扶貧項目,其中35個國定貧困縣貧困村實現光伏扶貧收益全覆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20萬元以上。
54.48萬貧困戶受益
“要說我家的日子有變化,過得越來越好,那可是沾了光伏扶貧的光。”辛班云是石樓縣龍交鄉寨子上村的貧困戶,提起光伏扶貧帶來的益處,他喜上眉梢。
辛班云憑借懂會計、會電腦的優勢成了村里光伏電站的“專員”,月月有了收入。他的妻子張金娥也被聘為村里的信息報送員,夫妻倆僅公益性崗位工資補貼每月就有1900元。
光伏扶貧電站一般當年建設當年見效,而收益時間長達20年。如何把收益分配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脫貧攻堅精準度。
寨子上村第一書記張彥成說,今年村里拿出光伏收益的56萬元,根據實際設置了信息員、保潔員、網格管理員、光伏專員等13類公益崗位,103名群眾上崗,上崗人員中貧困戶占80.5%。通過設立公益崗位,每戶平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在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具體分配過程中,我省堅持以勞務獲取為主,獎勵補助為輔,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為目的,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設立衛生清潔、巡邏管護、矛盾調處等公益崗位,依據工作量大小,合理確定工資性補助標準。光伏受益村嚴格落實“一評議兩公示”的工作流程,特別是注重把握群眾民主評議這一關鍵環節,確保收益發放“公開、公平、公正”。“不需要外出,在家門口干活就能拿到工資,這個崗位我很滿意!”廣靈縣梁莊鄉梁莊西堡村的劉高嘗到了甜頭,逢人便講光伏扶貧是個好政策。
2018年6月,梁莊西堡村設置公益崗位,60歲的劉高聽說后積極報名,成為村里的一名保潔員,每月500元工資。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每天天剛蒙蒙亮就起床,兩個小時便將路面打掃得干干凈凈。
在嵐縣光伏發電運維中心,工作人員輕點鼠標,電子屏幕上便出現各種數據和圖像,該中心負責人李喜明對記者說:“這里是全縣光伏扶貧電站的‘神經中樞’,采用大數據對電站實行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不但可以對運行情況進行監管,光伏收益給了誰、給了多少,一查便知。”
目前,我省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設備數據已全部接入國家電網監控系統,可在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系統對每個電站的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在此基礎上,我省還自行研發了光伏扶貧收益分配管理系統,于2019年5月推廣應用,電費結算支出精確到村到戶,原始憑證上線可查,分配細項一目了然。
截至7月18日,我省累計結算光伏扶貧收益26.68億元,惠及6376個貧困村和3005個非貧困村,幫扶54.48萬戶貧困戶,光伏項目已成為我省最大的產業扶貧項目。
6376個貧困村經濟破零
“光伏發電項目徹底解決了村集體無收入、辦事沒資金的難題。”武鄉縣故縣鄉圪臺莊村村委會主任李文波見到記者沒說幾句,話題就轉到了光伏扶貧上。圪臺莊村是一個傳統種植純農業村,去年,村里拿出光伏收益的6.5萬元發展經濟農作物產業,種了50畝雞心果和100畝色素辣椒,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又多了一條路子。
我省貧困地區土地貧瘠,產業基礎薄弱,村集體經濟大多有名無實。“太陽出來就賺錢。”省扶貧辦產業站站長張臨陽介紹,光伏發電正是貧困地區開展產業扶貧的好項目,每百千瓦村級電站每年可給村集體帶來10萬元以上穩定收入,連續20年的光伏電價政策性補貼,累計可給村集體增加收入200余萬元。
產權清晰,收益才能到位。我省各級政府包含籌捐贈資金在內共籌集97.44億元用于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強有力的財政資金支持,不僅確保我省建成并網的5479座、155.4萬千瓦村級電站資產全部確權到村,而且電站發電收益最大化保障到貧困村、到貧困戶,使6376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破零。
靜樂縣有162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總規模37.3兆瓦,總投資2.44億元,建設資金全部由政府籌集出資,年度總發電量5222萬千瓦時,發電總收益3935萬元。該縣扶貧辦主任范武勝說:“這些光伏收益按照確權規模轉入貧困村賬戶進行二次分配。在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后,光伏收益不但可以解決改善村容村貌所需資金的難題,也可消除村集體發展產業的資金障礙。”
收官之年,碩果累累。遍布貧困地區的光伏扶貧電站,為我省堅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增強了底氣,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 山西日報 記者李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