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村居建設要根據村莊基礎條件和發展定位,深入挖掘、整合、提升特色要素,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建設品質,打造精品工程
■堅持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農村改廁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政策措施,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面貌
■實施村居環境美化,“美麗庭院”創建的農戶不低于10%,鼓勵利用磚瓦、竹木、卵石等鄉土材料和舊磨盤、老門窗、廢瓦罐等鄉土物件,建設街頭小品、文化墻和庭院微景觀
日前,山東省威海市發布《威海市美麗村居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0年,完成三批次省級美麗村居建設試點任務,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多樣化的經驗模式;到2025年,形成多片立足鄉土社會、體現現代文明、宜居宜業宜游的“魯派民居”建筑群落,繪就具有威海地方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建設美麗村居,規劃設計要先行。在項目設計引領方面,《方案》提出,要根據不同地域特色、自然條件、歷史文化保護要求,結合村莊形態、居住規模、服務功能等因素,高起點、高標準的制定村莊設計和規劃方案,明確村莊定位、主導產業、人口規劃、風貌特色,提出近遠期的發展目標。
![](http://m.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006/22/153024601.jpg)
堅持分類指導、梯次建設,優先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小學、幼兒園、衛生室、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強產業、環境優勢,提高人口聚集能力。并根據村莊基礎條件和發展定位,深入挖掘、整合、提升特色要素,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建設品質,打造精品工程。
在項目建設方面,《方案》指出,要強化建設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力度。其中,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或個人要與鎮(街道)鄉村規劃建設管理部門簽訂工程服務協議,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項目建設過程中,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嚴格落實農民建房“四到場”制度,做到建筑放樣到場、基槽驗收到場、施工過程到場、竣工驗收到場,定期組織開展村居建設巡查,發現問題要監督整改到位。村居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或個人要組織參建各方進行現場驗收,并將竣工驗收資料報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存檔。
在環境整治方面,要堅持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農村改廁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政策措施,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具體而言,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每村應配置1個以上垃圾房,每1000人應配備30只以上垃圾箱,每400人應配備1名以上保潔員,村居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改進傳統取暖方式,確保90%以上農戶實現清潔取暖。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率要高于95%,300戶以上的自然村至少建設一處符合標準的公共廁所,有專人管理、維護運行,并且定期進行衛生消毒。實施村居環境美化,“美麗庭院”創建的農戶不低于10%,鼓勵利用磚瓦、竹木、卵石等鄉土材料和舊磨盤、老門窗、廢瓦罐等鄉土物件,建設街頭小品、文化墻和庭院微景觀。
在加強設施配套建設上,《方案》圍繞村居道路、綠化、文化、飲水、公共通信等方面提出相應實施要求。其中,在村居綠化上要求加快推進綠化工程,確保林草覆蓋率大于50%,村居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大于30%。村居主要道路、坑塘河道等宜綠化地段的綠化普及率大于95%。
《方案》提出,要開展村莊亮化工程,推廣使用LED節能燈及太陽能路燈;確保廣播、電視、電話、網絡、郵政等公共通信設施齊全、信號通暢,鄉村互聯網覆蓋率達到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5%以上。
此外,在村居道路建設、文化保護、飲用水安全等三個方面,明確要根據各自情況,對相應的覆蓋率、保護率和凈化率達到100%的要求。( 來源: 威海新聞網 記者 李文思 實習記者 劉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