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輸水工作圓滿結束。目前,工程運行良好,調度平穩有序,陶岔入渠流量由420立方米每秒逐步調減,歷時50余天,輸水19億立方米,向沿線35條河流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華北一些地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困局,恢復了河道基流,河道水質明顯改善,沿線地下水位逐步抬升,助力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2019年1月,水利部等四部門共同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這是我國首次提出的大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承擔著地下水超采回補的重任。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庫汛前富余水量,自2020年4月29日正式啟動此次加大流量輸水,陶岔入渠流量按計劃逐步從350立方米每秒設計流量提升至420立方米每秒加大設計流量,5月9日到達峰值。
截至6月2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306億立方米,惠及四省市6700萬人,成為沿線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線,有效保障受水區復工復產用水需求。通水以來,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干線供水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及以上。甘甜的長江水,也為沿線群眾提供了更為優質的飲用水,飲用水硬度明顯降低,北京市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30毫克每升。河北省500多萬人告別了長期飲用高氟水、苦咸水,受水區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