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1日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我省供水80億立方米
從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獲悉,6月2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輸水工作圓滿結束,期間輸水19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助力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2019年1月,水利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和農業農村部共同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這是我國首次提出大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承擔著地下水超采回補的重任。此次行動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庫汛前富余水量,自2020年4月29日正式啟動加大流量輸水,陶岔入渠流量按計劃逐步從350立方米每秒設計流量提升至420立方米每秒加大設計流量。加大流量輸水歷時50余天,輸水19億立方米,向沿線35條河流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沿線地下水位逐步抬升。
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沿線受水區水資源得到有效補充,受水區地下水超采局面得到遏制,部分地區地下水位回升明顯。我省地下水超采區地下水位監測情況通報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淺層超采區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顯減慢,有39個縣(市、區)水位回升,雄安新區、衡水、滄州等地上升明顯。全省深層超采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與上年同比上升1.85米,有47個縣(市、區)水位回升,衡水、保定、廊坊等地上升明顯。
截至6月2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306億立方米,向河南省供水107億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80億立方米、向天津市供水52億立方米、向北京市供水53億立方米,惠及6700萬人。甘甜的江水,也為沿線群眾提供了優質的飲用水,我省500多萬人告別了高氟水、苦咸水,受水區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來源: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