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21日成功試跑。新華社發
很多人知道,上海磁懸浮列車是世界上第一段投入商業運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設計最高運行速度為每小時430公里,從市區到機場只要8分鐘。
昨天,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承擔研制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這標志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突破。
來到高速磁浮試驗線上,試驗樣車正首次進行系統聯合調試,課題組開展了多種工況下的動態運行試驗,包括不同軌道梁以及道岔、小曲線、坡道、分區切換等,完成7大項200多個試驗項點,對懸浮導向、測速定位、車軌耦合、地面牽引、車地通信等關鍵性能進行了全面的測試。在多工況試驗條件下,車輛懸浮導向穩定,運行狀態良好,各項關鍵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要求,達到設計預期。此次試驗樣車成功試跑,實現了從靜態到動態運行的突破,獲取了大量關鍵數據,高速磁浮系統及核心部件的關鍵性能得到了初步驗證,為后續高速磁浮工程樣車的研制優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同濟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重要突破,源自在國家科技部、上海市等各方力量的堅定支持下,同濟大學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國內一批科研團隊,二十年堅持自主創新,與國內相關單位緊密合作,為今天高速磁浮系統研發及工程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具有高速快捷、安全可靠、運輸力強、舒適準點、綠色環保、維護成本低等優點。它的應用場景豐富,既可用于長途運輸,即“走廊化”交通;又適用于中短途客運,即“通勤化”“同城化”交通,用于大城市通勤或城市群內相鄰城市的城際連接,打造半小時至1小時經濟圈,促進都市圈和城市群“一體化”“同城化”發展。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填補了高鐵與航空之間的速度空白,可以形成航空、高鐵、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更加合理、高效、靈活便捷的多維交通架構,滿足不同人群出行需求。
早在2000年,為支持世界上首條商業運營的高速磁浮線——往返于上海地鐵龍陽路站和浦東國際機場的上海高速磁浮示范運營線,科技部籌建了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設立“十五” 863重大專項,支持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線的建設和運營,由磁浮中心組織國內相關單位開展磁浮交通技術的國產化和創新研究。磁浮中心組織科研團隊在“十五”期間,自主研發建成了位于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的這條高速磁浮試驗線,該試驗線是目前世界唯一一條1.5公里長的常導長定子磁浮交通系統綜合試驗線,可為高速磁浮交通技術的研發、系統集成、軟件調試、部件性能考核與改進提供試驗條件。在其后的“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研制了時速500公里的國產化樣車(一列4節)并用于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線,形成直線電機、道岔等設備和材料的國產化能力。(來源: 解放日報 記者 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