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項目二期規劃這么快就定下來了!”6月17日,山東省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動能產業園項目相關負責人宋愛玲介紹,早在去年12月份,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先期對該產業園項目二期的修規方案進行了審查,今年4月27日拿地后,產業園又對修規方案進行了微調,并最終于5月8日拿到了項目二期的規劃許可證。“6月底之前,項目二期有望開工建設。”
宋愛玲說,兩年前,這個項目的一期規劃不順利。從2018年3月12日拿地到10月31日辦完規劃許可證,前后花了7個多月的時間。“確定規劃方案后,需要等著上全市項目審查會;第一次審查會沒通過,然后重新調整規劃方案,又等著第二次上會。”回顧了項目一期的規劃審批過程,宋愛玲給今年聊城推行的“拿地前定規劃”點了贊,“僅規劃審批層面,就為項目二期落地節省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能斌介紹,“拿地前定規劃”是聊城深入開展資源環境領域改革攻堅的新成果。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聊城在全省率先開展建設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改革,聚焦流程再造和服務升級,變先拿地再做規劃為拿地前定規劃,同時全面推行列清單編規劃、限時間審規劃、小項目免規劃等舉措,大大節約了建設單位財務成本和時間成本,受到項目建設單位的一致好評。
記者在聊城新近出臺的《聊城市建設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審定辦法》(下稱《辦法》)中了解到,聊城產業項目取得立項主管部門的批復后,即可委托技術單位編制項目詳細規劃方案,房地產項目在摘牌后即可編制項目詳細規劃方案。
規劃前移的同時,為避免出現企業因對規劃編制要求不了解導致規劃方案質量不高的問題,《辦法》列明了修建性詳細規劃內容及編制要求,明確了相關框架,提高了企業編制規劃方案的質量和效率。為提高規劃審批效率,《辦法》還規定聊城市區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分局和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共同進行技術審查,審查時間不超過7個工作日;其他項目由各縣(市)局、區分局審查,審查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審查完成后,根據項目類型和規模,分級分層進行審議。對公共設施、居住、商服、物流倉儲和10公頃及以上的工業項目規劃方案,報市規劃審查委員會進行審議;10公頃以下的工業項目、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市政公用線性工程優化項目規劃方案,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研究;市政公用線性工程常規項目規劃方案,由專家論證會確定。
考慮到用地單位的實際需求,聊城還對于因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規范及政策發生變化,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或者因文物保護、地質災害和涉及公共利益原因等導致修建性詳細規劃無法實施的,允許企業調整詳細規劃。此舉改變了過去因政策調整或企業自身原因導致詳細規劃無法實施的情況,有力促進了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
“‘小項目免規劃’也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馮能斌補充道,根據《辦法》規定,總用地面積在2公頃以下的公共設施項目和總用地面積在3公頃以下的居住、商服、工業、物流倉儲和綠地廣場項目等無需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
據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聊城全市約有50%的項目無需再編制報審修建性詳細規劃,其中商業住宅等房地產項目約減少23%,工業項目約減少60%。(來源:大眾日報孫亞飛王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