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通遼市日前召開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通遼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9.8%。
2018年以來,通遼市按照《通遼市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部署和要求,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持續發力,取得關鍵進展。
著力打贏藍天保衛戰。頒布實施了《通遼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深化電解鋁煙氣污染物深度治理,超低排放示范工程技術榮獲2019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完成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20臺7020兆瓦。累計淘汰城鎮建成區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1180臺,通過棚戶區改造、擴大集中供熱面積,減少散燒煤約30萬噸。推進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散亂污”企業整治80家,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已達90%。2018、2019兩年,全市累計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分別為7853噸和6264噸。
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該市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力度不斷加大。推進規范化建設“萬人千噸”水源地26個。嫩江流域水生態修復工程投入試運行,科爾沁區人工濕地生態一體化項目全部建成。2019年全市1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平均達標排放率99.29%、再生水利用率達32.64%。推進污水處理廠總磷總氮提標改造,9家水處理廠達到了一級A排放標準。全面清理企業違規用水行為,4家工業企業完成水源置換。兩年來,全市列入國家和自治區考核的4個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50%,達到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10個)水質級別保持穩定。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強化日常監管、風險防控和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持續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開展工業固廢、醫療垃圾及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專項整治行動,4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污水、固廢、供熱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建成工業園區渣場4個。全市355個加油站1491個地下油罐完成防滲改造。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完成172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畜禽糞污、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了80%和90%。2019年自治區在該市布設土壤國控監測點位45個、區控土壤監測點位20個,監測數據顯示各監測點位無超標情況。全市無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和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安全可控。
今年,通遼市制定了《通遼市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從三個方面繼續推進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精準治污,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大力推進主城區原煤散燒污染防治項目,目前已經啟動開發區河西街道、濱河街道、遼河鎮共計2219戶的散煤替代工程。加快推進科左中旗保康鎮如意湖人工濕地工程。持續推進“萬人千噸”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結合疫情防控需要,推進科爾沁區醫療垃圾安全處置點建設,同時協同推進各旗縣市區醫療垃圾安全處置。以旗縣為單位,編制《縣域農村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并于年內在全市7個旗縣市區選擇20個村屯進行試點建設。
該市還整合現有生態環境各個平臺,融入“智慧城市”體系,形成“智慧環保”平臺。建設“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立體分析全市生態環境狀況和資源分布,以動態形式提供科學大數據。依法治污,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法治水平。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切實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確保環保設施穩定運行、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來源:內蒙古日報記者郭洪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