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駱國駿 孔祥鑫 烏夢達 趙旭
![](http://m.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006/15/111447641.jpg)
鳥瞰新加坡城區(2018 年 12 月 31 日攝)楊樂攝 / 本刊
新加坡的城市留白體現為“白地”規劃(White Site Planning),是由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在控制城市開發中創造的一種規劃實踐,是指對暫時不能確定用途的土地,不確定規劃指標,先鋪上草坪閑置,然后每五年對規劃做一次修正,評估土地價值,在適當的時候投入市場,可由政府或市場主體主導開發。
迄今為止,新加坡許多位于核心區的土地仍被控制,但其開發效益已翻了幾番,比過早出讓帶來較低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低水平的景觀環境更具有價值。這也有利于土地的集約利用,避免土地被低產出率的產業占用,而在以后的城市發展中無地可用。
新加坡“白地”規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要點:
一是土地預留。在區位條件優越、周邊環境成熟、發展潛力巨大的區域內,因短期無法明確最優用途而劃定的功能留白地塊,待條件成熟后向高附加值用途轉換。
二是混合利用。土地用途分類規定了“白地”的主導用途、附屬用途、允許混合的各類功能及其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體現“工作、生活、娛樂”一體的空間開發理念。
三是用途轉換。政府通過招標技術文件,將地段位置、用地面積、混合用途建議清單、許可的最大總建筑面積和總容積率上限、建筑高度上限、租賃期限共六項重要指標固化。開發商在白地租賃使用期間,可以在招標合同規定范圍內,視市場環境需要自由變更使用性質和功能比例,且無需繳納土地溢價。來源: 《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