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禧佑源”項目正拔地而起
競逐飛機拆解發力航空產業
暖陽、微風、繁花,這幾日的太原洋溢著夏日的清新和活力。6月10日,在山西綜改示范區武宿綜合保稅區,一片建筑正欣欣向榮地生長,拔地而起的是禧佑源航空科技再制造中心一期項目,目前飛機拆解機庫完成封頂,里面同時拆解或維護6架窄體機的壯觀景象已可在眼前勾勒描畫。
長125米、寬92米、高34.5米,用鋼總重量達3.2萬噸,相當于多半個航母的重量,飛機拆解機庫這座目前山西最大的單體鋼結構建筑在藍天之下熠熠生輝。今年10月,項目投產后,禧佑源將作為我省航空科技再制造產業的一艘航母,迎風遠航。
6月6日,綜改示范區第二期項目“三個一批”活動隆重舉行,作為項目代表,山西禧佑源民機完工(交付)中心項目舉行了奠基儀式。作為二期項目,飛機完工/維修機庫、飛機噴漆機庫以及停機坪是主要建設內容,投產后將從事國產民機完工、大修和改裝以及波音/空客飛機機體大修和改裝,同時為二手飛機交易提供全流程技術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輝認為,山西有太原衛星發射基地、有全國條件最好的通用航空機場、有部分配套航空航天企業,是中國航空級別碳纖維的發源地,還有即將建成的飛機維修拆解基地,這些都是山西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業極為重要的基礎條件。
2019年1月,我省獲批國家通用航空業發展示范省,通用航空業成為省委、省政府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山西既要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又要在全產業鏈上作出示范。
“‘禧佑源’項目的落地建設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及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可以說是生逢其時!”在奠基儀式現場,禧佑源航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毛世明感慨地說,公司落地趕上了山西轉型發展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又遴選出太原這座各項條件都適宜的城市,專家團隊匯聚而來,共同謀劃航空科技再制造業的發展。“天時、地利與人和,我們很幸運,也很感恩。”
禧佑源航空科技再制造基地項目落地山西,計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占地面積1000余畝,總建筑面積105萬平方米。投產后預計年總產值236億元,綜合就業人數超過3000人。
據介紹,“禧佑源”將立足山西、面向全國開展6個板塊的主要業務:飛機拆解及航材貿易,飛機深度維修及改裝,國產民機維修、噴漆及完工中心,二手飛機交易中心,航空產業園以及航空工程管理和技術開發中心。
在國際航空市場,循環使用二手零部件是普遍模式,一般來說,一架總價5000萬美元的飛機,回收價格為1/10左右,拆解后,進入零件市場,可賣出1000萬美元。更重要的是拉動周邊行業發展,如物流、維修等,將創造出高于拆解產業10倍至20倍的產值。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公布的數據,不斷增長的客運量和飛機退役趨勢驅動了未來20年全球航空市場對44040架新飛機的需求,這些新飛機總價值達6.8萬億美元。在交付的新飛機中,44%將用來替換老舊機型,這意味著近2萬架飛機將進入拆解或者二手市場。
飛機拆解過程技術復雜,科技含量高,拆機產業屬于循環經濟性質的高新技術產業。據禧佑源飛機維修公司總經理董達介紹,每架飛機可拆解2000個主要大部件,經過修復、檢測和認證進入國內國際航材市場銷售,循環再利用。
“禧佑源”項目落地武宿綜保區,大到立項規劃建設,小到人才團隊生活起居,得到了園區很大的幫助,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都能得到快速解決。
從開始洽談到項目落地,僅用4個月;從項目落地到打下第一根樁基,僅用7個月;從開工建設到綜合辦公大樓封頂,僅用6個月;再到2019年12月飛機拆解車間主體封頂,僅用了一年時間,是同類項目用時的1/3。
尤其難得的是,在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試飛空域從申請到獲批僅用了3個月,辦成了別人幾年都辦不成的事,為大飛機完工中心及航空科技再制造中心未來業務拓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梢哉f,“禧佑源”項目的順利建設,正是山西、太原、山西綜改示范區“六最”營商環境的最佳寫照。
“以實干立企、拿實績說話、用事實證明,彰顯企業‘項目為王’的責任擔當,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建設,確保按期竣工投產,全面拓展各大業務板塊,早日把禧佑源航空科技集團打造成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航空科技再制造基地。”毛世明代表企業鏗鏘發聲:企業有能力實現年拆解飛機、飛機噴漆、飛機大修、飛機駐場停放以及飛機完工等“五個100架”的目標,為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貢獻力量,為山西綜合保稅區的崛起貢獻力量。(來源: 山西日報 記者 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