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20世紀50年代廣州市區唯一跨江大橋的海珠橋將要研究步行化可能性。近日,精品珠江文化長廊(越秀區段)總體設計與設計咨詢開始招標,其中包括了編制海珠橋及引橋部分的整飾、美化、夜景照明等方案。
精品珠江文化長廊(越秀區段)總體設計與設計咨詢項目,將以西至人民路,南至珠江,東至海印橋,北為起義路、一德路、八旗二馬路沿線,共約144公頃的范圍作為設計對象,借鑒國內外濱水地區相似的優秀案例,研究精品珠江文化長廊的目標定位,以全局視角,重新梳理文化長廊的整體結構與功能分區,從文化層面闡述不同區段的特點,以及與珠水、絲路的關系,并提出各區段品質提升實施策略,同時策劃可開展的文化活動類別,突出“文化+”的品牌。
招標公告還提出,將對海珠廣場及周邊地區進行品質提升。詳細設計范圍為南至海珠區海珠橋南南華東路口,北至大新路、高第街,西至解放南路,東至北京路,共約67公頃。越秀區內范圍約46公頃(計費面積)。
海珠橋曾是20世紀50年代廣州市區唯一跨江大橋,它的建成方便了珠江南北兩岸人民的生活,促進了兩岸的交流,并以“珠海丹心”的名義入選了1963年的羊城八景。目前海珠橋是行人、汽車共用,作為連接越秀區和海珠區的一座重要橋梁。
項目提出編制海珠橋及引橋部分的整飾、美化、夜景照明等方案。同時要求,在一定的范圍內研究海珠橋步行化的可行性,周邊道路的導流方式,活動期間的管控建議等。
另外,要完成海珠廣場及周邊區域整體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設計,包括基礎要素和應用要素兩個部分。形成整體統一的視覺識別應用規范。通過整體統一的視覺識別形象,應用于海珠廣場片區及周邊區域的導向系統、公共服務系統、城市家具系統、旅游導識系統、交通標示標線系統等,整體提升海珠廣場片區及周邊區域的視覺形象識別功能,與景觀、建筑共同塑造出海珠廣場為亮點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