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將駛上“快車道”。近日出臺的《洛陽市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19—2023年)》繪就產業發展藍圖——到2023年,全市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超600萬噸,將建成“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冷鏈物流樞紐、“一帶一路”冷鏈物流重要節點和豫西北冷鏈物流集散中心。
看目標:
連接全國、聯通亞歐,發展更顯國際范兒
規劃提出,到2023年,洛陽市將初步建成覆蓋全市、輻射周邊、連接全國、聯通亞歐的區域冷鏈物流樞紐,全市冷鏈物流發展水平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全市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超600萬噸,果蔬、肉類、奶類冷鏈流通率分別超過40%、70%、70%,可追溯率分別在40%、85%、85%左右。
洛陽市冷鏈物流設施將不斷升級,冷庫總庫容達80萬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超過1000輛,建成產地公共預冷庫30個,新增智能生鮮柜1500個。
全市將至少培育3至5家冷鏈物流標桿企業,引進、培育15家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建成2至3個區域性冷鏈資源交易平臺和生鮮電商交易平臺,新增3至5家冷鏈物流專業園區。
洛陽市冷鏈出口品類新增10個以上,4至6個知名農產品、食品品牌實現“走出去”,牡丹(芍藥)鮮切花年出口量2000萬支以上。
看布局:
搭網絡、暢通道,發展駛向高質量
規劃指出,我市將構建以物流樞紐為中心、大型物流園區為支撐、城鄉分撥配送網絡為基礎的物流網絡和通道布局,帶動全市冷鏈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
●網絡布局
“一基地”——依托全國性重要交通樞紐建設和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規劃建設孟津冷鏈物流基地、冷鏈倉儲和分撥配送設施,打造覆蓋城鄉、內捷外暢、輻射周邊、陸空聯動的區域冷鏈物流樞紐。
“多園區”——依托航空、鐵路、公路等,在批發市場周邊、特色農產品產地布局建設一批冷鏈物流園區。
“全覆蓋”——在城市周邊、特色農產品產地,重點布局冷鏈物流節點,建設面向終端的城鄉網點,形成覆蓋全市城鄉的冷鏈物流分撥配送網絡。
●通道布局
“雙走廊”——構建東西、南北向延伸的十字形冷鏈物流密集帶,依托連霍高速、310國道等,形成集種植采摘、加工儲存、運輸配送、批發零售等于一體的果蔬冷鏈物流“東西走廊”;依托二廣高速沿線等,形成集養殖、屠宰、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及銷售等于一體的肉類冷鏈物流“南北走廊”。
“三通道”——構建東聯西進、北上南下的冷鏈物流交通網絡,打通國際冷鏈物流通道,構建輻射國內外的“互聯網+冷鏈”通道。
看措施:
“五大工程”助推現代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建設
規劃提出,洛陽市將重點提升果蔬、肉類、花卉、藥品和乳制品“五大行業”的冷鏈物流,通過實施“五大工程”構建現代冷鏈物流網絡體系。
●“一帶一路”節點工程
一方面,依托河南自貿區洛陽片區、洛陽—中亞班列、洛陽空港等,加快發展生鮮跨境貿易,推動建設國際農產品雙向冷鏈物流通道;另一方面,籌劃建設智能生鮮類口岸,到2023年,在糧食、花卉等領域實現口岸建設新突破,新建1至3個生鮮類口岸或查驗點。
●區域集散工程
打造集中轉集散、區域分撥、城市配送于一體的區域冷鏈物流樞紐;推動宏進、通河等農批專業市場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推進跨區域反季節果蔬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拓展牡丹(芍藥)鮮切花集散交易等;鼓勵電商物流園延伸冷鏈業務。
●城市共同配送工程
鼓勵優勢企業建設城市冷鏈共配中心,推進集倉儲、冷藏運輸、低溫加工、檢測、城市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民生保障型冷鏈物流園區建設,實現多個客戶的共同配送,保障食品安全。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布局終端配送網點或智能冷鏈終端,打通生鮮宅配“最后一公里”。
●縣、鄉、村三級網絡建設工程
依托特色種養業基地,按照“一縣一中心、一鄉一站點、一村一門店”模式,建設或改造一批縣域冷鏈物流節點,打造產業協同、上聯下通、暢通農產品上行渠道、帶動農民增收的三級物流節點體系等。
●軍隊冷鏈保障社會化工程
積極建設雙基地多站點保障設施,探索軍隊冷鏈保障社會化聯采統購直供模式,開發物流信息平臺,著力提升平時戰時急時保障服務水平等。
此外,洛陽市還將加強引進國內外優勢冷鏈物流企業,加快培育本地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提升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推動業態模式融合創新發展,健全標準化體系,強化信息平臺與技術開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