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很快會成為蕪湖人樂于、便于選擇的出行方式。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綜合運輸科獲悉,隨著“公交都市”創建不斷深入,軌道交通軌道1號和2號線加快建設,蕪湖市已提前啟動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工作。
蕪湖市是“十三五”期間首批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城市之一。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優品質的公共交通出行環境,相關部門在公共交通建設、運營等各方面均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其中,蕪湖市規劃建設9條軌道交通線路共285公里,并計劃于2020年建成軌道交通1號線及2號線一期工程涉及36個站點總規模為46.2公里,形成蕪湖市主城區南北及東向的主軸線,溝通江南、江北,連接蕪湖江南主城各城區。
“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和2號線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年底首條1.9公里試驗段將開通試運行,2020年全路段將投入使用。”交通業內相關專家表示,屆時,軌道交通沿線走廊內已有的公共交通需求平衡將被打破,一方面部分公交線路客流流失嚴重;另一方面,軌道交通客流難以得到保證,造成巨大的公益投資浪費;同時,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依然突出。因此,提前推進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規劃勢在必行。
市交通運輸局的相關人士介紹說,目前正在組織開展的《蕪湖市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規劃方案研究》,將通過現場踏勘調研、利用多元大數據分析研判軌道交通1號和2號線一期建成運營后,公共交通各方式客流變化的特征與趨勢。以大公交系統整體運輸效率最優為出發點,加強軌道、公交、慢行交通的接駁,提高公共交通系統整體服務質量和運輸效率,使公共交通成為市民可信賴的出行選擇。
規劃將構建軌道交通骨干作用,提升公共交通整體服務水平。比如強化軌道交通與交通樞紐、地面公交的銜接:注重公交始發線路和過境線路的“無縫換乘”,減少乘客換乘距離;原則上公交中途站距離軌道站點出入口距離不應超過50米;基本實現每個軌道站點都有能完全覆蓋其運營時間的地面公交線路相配套。同時,方便軌道交通與非機動車的銜接,優化軌道交通與步行環境的銜接,在軌道站點配套機動車停車設施配套、出租車設施配套、騎行道及非機動車停車設施配套等。這意味著蕪湖市區將形成“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車、5公里公交、長距離軌道為主”的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為市民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