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以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以下簡稱部際聯席會議)督導各地進一步加強了對鋼鐵行業違法違規產能的查處。從查處結果看,鋼鐵行業違法違規建設產能行為時有發生,還沒有完全杜絕。鞏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成果的任務仍然艱巨。”7月25日,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五屆八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夏農表示。
夏農指出,深入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在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共同推進落實下,2018年上半年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在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方面重點開展了以下3個方面工作:
一是落實今年的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任務要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在2016年、2017年化解過剩產能的基礎上,2018年要繼續再化解過剩產能3000萬噸左右。2016年國務院提出,要用5年時間壓減過剩產能1億噸~1.5億噸。2016年、2017年已經壓減了1.2億噸以上,如果完成今年的壓減3000萬噸產能目標任務,就意味著5年的任務3年就實現了上限目標。
夏農表示,完成今年的任務難度很大。為了落實今年的去產能任務,4月初,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專門組織有關省(直轄市、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信部地方主管部門,召開了壓減過剩產能目標的溝通銜接會;4月19日,部際聯席會議又專門召開了鋼鐵煤炭煤電化解過剩產能電視電話會議。今年化解過剩產能3000萬噸目標任務已分解到位。
二是加強對各類舉報線索的核查。自“地條鋼”取締最后期限日(2017年6月30日)以來,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一共收到159個舉報線索(扣除重復舉報),涉及2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經地方及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核查,其中有84個舉報線索屬實,相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了處理。目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建立了相應的舉報核查制度,并向社會公布了舉報方式,很多省(直轄市、自治區)都鼓勵有獎舉報。
三是開展了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專項抽查工作。5月22日至6月15日,部際聯席會議組織了8個抽查組對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326家企業進行了抽查。在此次抽查工作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中鋼集團、中冶集團、中國寶武、河鋼集團等單位選派了56位專家,夏農對他們的認真工作表示感謝。此外,夏農還對參加專項抽查工作的媒體表示了感謝,并表示:“特別感謝中國冶金報社。他們在歷次檢查抽查中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次抽查中派出了多位記者,其報道篇幅最多,專業性最強,有深度,影響力大。”
夏農強調,2018年是鋼鐵行業去產能的深化之年,下半年的總體工作思路是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的決策部署,全面完成2018年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鞏固已有化解過剩產能成果,堅決處置“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鋼鐵行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他表示,在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嚴禁新增產能,特別要注意在鐵合金、機械及鑄造等行業中,企業以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加強資源整合利用、開展科技創新等名義,未經產能置換增加鋼鐵冶煉工序的問題。二是淘汰落后產能,要認真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對明確規定的用于普碳鋼、不銹鋼冶煉的中頻爐,要立即取締。三是完善發現產能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機制,除了核查舉報線索外,還應在第一時間主動發現,要更加深入地用好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和用電量監測技術。
夏農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在化解過剩產能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要看到,距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些差距。鋼鐵企業要抓住效益改善的有利時機,在“破、立、降”上多思考,下真功夫,盡快取得實質性進步。針對鋼鐵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進一步加快兼并重組,提高科技水平,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將鋼鐵行業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