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聽取了關于鄭州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情況及相關議案辦理情況、《鄭州市城市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情況、鄭州市2017年水生態系統建設工作等3個報告,報告列出了今年我市城市精細化管理諸多工作、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水生態系統建設等方面的進展,件件實事與民生密切相關。
城市精細化管理
10條大修道路
計劃年底全部完工
全面提高市政管理硬件建設水平,大力開展“城市道路精細化管理提升活動”,目前,10條大修道路已完成6條,其余道路計劃年底完工;計劃道路中修101條,目前已完成42條,其余道路正在抓緊實施;道路小修任務已全部完成,同步完成窨井整治5866座。
市內561條支路背街實施“地面、立面、空中、地下”四位一體的綜合整治提升,目前,已完成393條道路的整治。
17座充電站176個充電樁已全部建成
為做好新能源車輛配套使用工作,全市規劃的17座充電站176個充電樁目前已全部建設完成,其中10座已投入使用。
今年市區兩級計劃購置小型電動沖洗車2000臺、小型電動壓縮轉運車2000臺,提升道路清掃保潔的質量和效率,努力實現背街小巷人工清掃向機械化作業模式的轉變,市區機械化清掃作業實現全覆蓋。
源頭遏制小廣告停機號碼3405個
全市推行“城管電話語音追呼系統”,從源頭根治亂發、亂貼小廣告行為,累計清理小廣告24萬多處,追呼小廣告預留號碼近9億次、呼叫停機號碼3405個,設置便民信息張貼欄2000多處。
全市還強化占道突店經營治理,推廣“四室一庭”建設經驗,構建了城管、法院、司法、公安“四位一體”的司法保障機制,健全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占道突店經營出現10分鐘內責任人到場教育勸導、執法人員10分鐘內到場執法的快速處置目標。
今年新建5萬個公共停車位
我市連續兩年把停車場建設列入十大實事,在2016年完成公共停車泊位79235個基礎上,今年新建5萬個公共停車位。
在其他民生實事落實方面,全市新建標準化農貿市場20家,目前已建成7家,主體工程完成13家,進一步加大對全市88家重點集貿市場改造提升力度。從今年起,全市分類、分步驟對全市2751個老舊居民區全面開展整治工作,已完成整治2335個。
全市供熱普及率年底前達80%
全市推進侯寨水廠、雙橋污水處理廠、鄭東新區熱源廠“煤改氣”工程、中心城區燃氣次高壓管道敷設工程等供水、燃氣、供熱和污水污泥處理設施建設。
目前,全市日供水能力達到177萬立方米,管網總長3173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100%;天然氣用戶達到164萬戶,年供氣規模近10億立方米,天然氣氣化率約93%;集中供熱入網面積約11398萬平方米,供熱普及率約72%,年底前可達到80%;污水處理能力每天170萬噸,污泥處理能力每天1400噸。
水生態系統建設
牛口峪引黃工程明年底建成通水
重點實施牛口峪引黃工程、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工程、石佛沉砂池至鄭州西區生態供水工程等三大水源工程。
牛口峪引黃工程完成投資12億元,干線高新區、中原區段已進場施工,年底前完成管線敷設10公里、管線生產30公里,實施泵站、沉砂池和分水口工程,2018年底前建成通水。
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工程中央資金段已完工,一期管線工程完成管道敷設30.27公里,完成進度76.1%,計劃年底前完工,二期泵站工程已于10月9日開工建設,2018年下半年建成投運。
石佛沉砂池至鄭州西區生態供水項目一期工程已完成進度85%,完成投資1.3億元,計劃年底前建成通水,二期工程可研報告已批復,初步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年底前開工建設。
明年春賈魯河治理開始全面綠化
以實施賈魯河和索須河治理為重點,引領帶動城市生態水系景觀形象全面提升。
賈魯河綜合治理項目,作為鄭州市生態建設的頭號工程,統籌治理達96公里,跨越二七區、中原區、高新區、惠濟區、金水區、鄭東新區、中牟縣7個區(縣),總投資139億元,項目完成后將新增水面9200畝,新增綠化面積8200畝。目前,藍線內土方工程和兩岸護砌大頭落地,河道過水斷面基本成型,新建橋梁、攔蓄水壩、堤頂道路正在加快施工,年底前,藍線內土建、護岸護砌、主要建筑物和構筑物等河床主體工程全部完工;藍線外生態綠化工程前期工作也在穩步推進,可研報告通過專家評審,初步設計報告基本編制完成,計劃年底前完成各項基礎性工作,2018年春季全面展開綠化工程建設。
索須河生態景觀提升工程分4段實施,北四環橋和天河路節點已完工,“一園、兩廊、三島”,“水闊、路暢、岸美”的生態景觀效果初步顯現,年底前,花王橋至中州大道段全面建成,中州大道至祥云寺段土建工程主體完工,索須河全部治理完成后,將新增河道水面1396.5畝,新增綠化面積1588.5畝。
今年擬調水3億立方米注入城區生態水系
堅持“全域水系”理念,航空港區結合園博園建設,實施了蘭河、梅河生態整治,完善了園區水系;鄭東新區龍湖、龍子湖、象湖先后蓄水連通,魏河、七里河下游生態治理正在加快推進;經開區規劃建設“蝶湖、荷湖”,打造“龍渠、鳳河”系列景觀水系,構筑了“兩湖、兩橫、三縱”寬闊帶狀水綠交融的生態屏障;高新區治理須水河,實現天健湖蓄水;上街區大力推進“一河一庫五湖”工程;滎陽市圍繞“四庫一河”開展水系連通和生態提升;新鄭市著力構建“一軸、兩帶、四片區” 的城市生態水系布局;中牟縣連通了雁鳴湖、鷺鳴湖、國家農業公園等生態水系,形成了“河、湖、濕地”相融合的生態水網。
此外,每天調引黃河水100萬立方米以上,注入城區生態水系,2017年計劃調水3億立方米,目前,已向城區生態水系調水2.37億立方米,并加大河湖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全面推行河長制。
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
今年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6所
2020年,小學班額控制在45人
《鄭州市城市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市小學班額規模達到或接近國家規定的班額標準:小學班額控制在45人,初中班額控制在50人;到2030年,全市中小學全面實現標準化優質教學。
從2015年開始,鄭州市政府給予各區每建設1個初中班、小學班和幼教班,60萬元、30萬元和20萬元的補助。“十三五”以來,我市繼續大力推進中小學校建設工作,每年繼續保持市區新建、改擴建學校30所的速度,有效緩解了我市“入學難、入園難、大班額”的壓力。
2017年,本著寬備窄用原則,全市實際安排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項目36個,超額安排了6所;投入使用中小學31所,超額安排11所。除每月進行專項督查,每兩月進度登報外,市政府還召開市區中小學建設問題協調會解決有關問題。目前,新建、改擴建36所中小學的任務,已有2所竣工并投入使用,15所處于開工建設階段,19所處于前期準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