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的人氣又回來了!”9月23日,第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BICES2017,下稱“北京展”)上人頭攢動,一位參展企業代表頗為興奮地說。
此次展會是工程機械行業復蘇以來的首次國際大型展會,眾多參展企業均對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紛紛推出大量新品。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公司稱,已有客戶在現場簽訂訂單。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我國工程機械市場增福超出預期,全行業主要產品平均增長70%。
盡管如此,包括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龍頭在內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整體估值還是在低位徘徊不前,中聯重科的股價甚至長期低于每股凈資產,資本市場似乎仍在等待行業釋放出更加明確的穩步增長信號。
企業超速增長,工程機械股低估值,行業回暖是曇花一現還是長期增長?
8月底,工程機械企業紛紛交出令市場驚喜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中聯重科營業收入127.90億元,同比增長42.05%凈利潤11.32億元同比增長235.27%;徐工機械營業收入144.41億元,同比增長77.44%凈利潤5.50億元,同比增長333.27%;三一重工營業收入192.08億元,同比增長71.19%凈利潤11.60億元,同比增長740.95%。
更良好的信號來自持續轉正的現金流,表明各企業的經營質量逐漸提升。中報數據顯示,徐工機械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16.7億元,同比增長210.19%;中聯重科現金凈流入同比增長330.87%。
今年以來,我國周期性行業普遍呈報復性反彈,相關概念股也在二級市場掀起一波波上漲潮,然而,面對工程機械行業業績的迅猛增長,資本市場并未青睞有加,工程機械上市企業仍然普遍面臨被低估的窘境。徐工機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9月22日收盤價分別為3.71元/股、7.46元/股、4.49元/股;市盈率分別為23倍、24倍、15倍。
不少長期關注該行業的投資者不約而同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工程機械行業已經低迷了整整五年,雖然各企業中報數據已經“很好看”,但又擔心行業今年的業績復蘇難以持續,擔憂企業的未來成長性。
面對工程機械行業在資本市場的遭受的質疑,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展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蘇子孟認為,支持工程機械增長的原因一是國內市場需求增加,二是“一帶一路”沿線出口連續幾個月同比都增長10%以上,第三就是達不到新國標排放標準的二手工程機械在逐步退出市場。
重金砸入的基建設施無疑是工程機械回暖并可能長期向好的第一驅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指出,2016—2018年,擬重點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項目303項,涉及項目總投資約4.7萬億元,其中,2018年就達1.3萬億元。
與此同時,機械的自然淘汰周期也讓行業增長騰出空間。工程機械設備的淘汰周期約為8年。從2008年設備銷售高峰至今,大量設備需要更新換代。此外,根據GB20891—2014規定,2016年4月1日起,停止銷售裝有國Ⅱ柴油機的工程機械。這一強制標準也將讓大量現有設備退出使用。隨著環保法規執行越來越嚴格,未來具備較大的可替換空間。
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規劃預測,到2020年我國工程機械在國內外市場的銷售額將達到6500億元,這比2015年全行業4570億元的銷售額超過近2000億元。以混凝土機械市場為例,廣發證券機械團隊預計,2017-2021年的增速水平為30%。
即便如此,理性看待工程機械行業的前景,可以預料的是,2012年前各企業動輒50%以上的增速時代難以重現,像今年上半年翻番式的增長也不可持續,但是,保持平穩的增長或將成為工程機械行業五年內的“主旋律”。
據中投顧問對2017-2021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銷售額預測顯示,行業將保持在7.35%的平穩增速。而在剛剛落幕的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上,行業企業也有著一定的“共識”——國內行業將在未來五年保持在10%以內穩定增長。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認為,行業低谷已經過去,“中聯重科2018年開始將進入新的可持續增長階段。”
行業趨健康理性,強者愈強格局凸顯,龍頭企業有待掘金
長達5年的低谷期,也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劇烈洗牌期。活下來的企業占據著更高的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強者恒強的格局日趨鮮明。
分產品來看,在混凝土機械領域,雖然不斷有企業殺入混凝土機械領域,但時至今日,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依然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汽車起重機也可謂是“三分天下”的局面,2016年主要汽車起重機生產企業銷量分化較為嚴重,排在前三位的徐工、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三家總銷量占整個汽車起重機市場的80%。
市場集中度大幅提升之后,國海證券認為工程機械行業馬太效應日益明顯,最為直接的表現是各龍頭企業特別是幾家上市公司的增速在本輪復蘇中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但與此相對的是,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的價值有待挖掘,在二級市場的估值水平仍然偏低。數據顯示,中聯重科每股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公司A股市值僅284億左右,而其在手的現金已然接近180億。據統計,A股市場中,股價低于凈資產的公司僅為20來家。中聯重科的董秘申柯在此前接受某媒體采訪時坦言:“公司估值明顯偏低”。為此,中聯重科過去幾年曾多次高管增持、回購股票。
企業也回應了投資者關心的歷史包袱和資產質量提升的問題,中聯重科副總裁杜毅剛表示,企業各項減值準備上半年合計計提87.51億元;公司應收賬款、存貨總量有了明顯的下降,存貨占總資產比重同比下降4.62%,“剩下的都是干貨”。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以行業兩家主要的工程機械企業為例,三一重工的表外或有負債水平從2012年以后持續下滑,中聯重科從2014年以后也逐步下滑,到2016年底,存量的或有擔保回購義務款僅相當于高點時候的20-30%,風險敞口得以大幅度縮窄,逾期的應收賬款也清理得比較徹底。據其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分析測算,2011-2012年高峰期積壓的存量設備,將會在2017-2018年逐步消化完成。這意味著,工程機械行業得以輕裝上陣,在2018年重新邁入增長通道。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注意到,有一些處于觀望狀態的投資者在股吧論壇及投資者交流環節表示:既然如今行業進入回升通道、企業看好自身發展及后市,期待企業也能采取一些刺激措施,以進一步提振資本市場對工程機械板塊的信心。
為了維穩股價、推送利好,上市公司通常會采用大股東增持、回購股票、董監高增持、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方式。
此前,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在市場低谷期曾有高管增持的舉動。不過,總體來說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甚少增持。倒是與這兩家企業同樣來自“工程機械”之都長沙的一些其它行業的公司,近期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如藍思科技、泰嘉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