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億元人民幣!今天,全球深陷低迷的造船業再度將目光聚焦在上海。日本商船三井公司將4艘先進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價值約52億元人民幣的“訂單大餐”交給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烹飪”。這筆訂單成為今年國內造船業接到的最大訂單。滬東造船業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家能同時建造LNG船、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和集滾船3種頂級民用船舶的船廠,代表上海制造,站在世界船舶工業的“塔尖”。
中國造船人不會再難堪
這筆訂單背后,也有著激烈的競爭,其中同中國競爭最激烈的一家韓國船廠,有著建造LNG船的光輝歷史,最終滬東中華憑借過硬技術和國際美譽度,讓強大的競爭對手“望洋興嘆”。今年4月,滬東中華高層一行人,來到曾經訪問過的日本某全球頂級造船廠,他們正在建造其他新產品。時過境遷,這次日方卻大方地讓中國客人隨便參觀,因為眾多先進造船技術對滬東中華來說,已經不再神秘。結果,日方破天荒提出,與滬東中華深度合作,共同研發更先進的船舶建造技術。
面對最嚴苛的“船廠殺手”
四年前,荷蘭、瑞典世界兩大航運公司,要建造最先進大型化學品和最大、最先進集滾船。十多艘船、數十億元訂單,世界最好的船廠都不想放過這兩塊大蛋糕。但是“概念船”三個字,讓優秀船廠都面露難色。
全球最先進的38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有43個全自動貨艙,4.6萬立方米的貨物容積,可以裝載近千種化學品及成品油,幾乎囊括任何液體貨物。僅清洗系統就有4萬多根各種各樣的管子,好比海上移動的工業博物館。各種復雜設備的安裝、調試,像一座座難以跨越的大山。
與滬東中華聯合設計的海外船舶設計巨頭,有些研發專家都常常嘆氣、攢眉苦臉。然而,中國造船人在難以盡述的設計難關前,妙計迭出,創造眾多“世界第一”;施工遇到難題時,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艱難突破。這樣的能力與態度,感染了外方設計專家和海外船東。
“太陽”照亮“大西洋”
2015年10月27日,滬東中華建成了世界首艘最大載重噸位的G4型集裝箱滾裝船“大西洋之星”,載貨量可達45000多噸,創造了七項世界之“最”,標志著中國“智造”有了爭雄國際集滾船市場的實力。
當時,英國海事海岸警備隊管理局對45000噸集滾船機艙、滾裝區域和貨艙區域進行質量和環保檢查,結果令人滿意。管理局負責人福爾摩斯說,他對中國船廠的設計、建造能力有了全新認識。
今年5月,第五艘“大西洋太陽”號集滾船交付船東,海外媒體用了這樣一個標題:“‘太陽’照亮‘大西洋’。”新聞報道中寫到,5艘世界最先進45000噸集滾船,像“太陽”一樣,照亮了大西洋航線。可見,面對航運業的低迷,世界各地都在苦盼一些重要航線上的國際貿易有所起色,而引領需求、激發潛在需求的新型船舶,正能給航線帶來“強心劑”。
大訂單在手后,除了全力完成訂單建造外,還將加緊推動更為先進的LNG船和其他高端產品研發工程,讓大洋上出現更多中國造的“超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