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上千年漕運歷史的通州將迎來一座現代化的內陸港。近日,通州口岸一期工程第二塊土地正式開工建設,這塊土地的開建也意味著通州口岸一期已全面開工,預計在2018年年底建成投用。而整個通州口岸將分為五期工程,預計在2020年建成。
建成后,過去四環附近的朝陽口岸將遷到六環外的通州口岸,緩解中心城區在交通、物流方面的巨大壓力;同時,一般的物流板塊也將移至天津港,通州口岸側重電商等高附加值業務。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港的跨境電商試驗區也將延伸到北京,未來將專門在口岸內提供保稅產品的展示交易,市民也會買到更便宜的商品。
朝陽口岸外移至馬駒橋
1994年,朝陽口岸開放。23年間,這里已成為進出北京、貿易往來的門戶之一,繁忙的貨車一班接一班在此運抵或出發。
“大卡車一輛接一輛進出在四環,在疏解的大背景下顯然已不太適合。根據北京的規劃,朝陽口岸將外移至六環馬駒橋。”負責通州口岸建設的北京北建通成國際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蛻變的不僅是位置、運營的設備,還有業務板塊。他介紹,未來通州口岸主要提供服務北京市民的、高附加值的業務,例如保稅品展示交易等,而一般物流業務則將移至天津港。
“由于主要側重電商,大中型的運輸將基本不會看到,主要是服務電商的小型車,減輕交通壓力。”這位負責人說。
承建通州口岸的中建一局微信公眾號也披露,通州口岸將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內陸港。內陸港,是把港口功能前移到內陸城市。北方已有西安港等多個內陸港,往往設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鐵路、公路交會處。通州口岸將主要依靠京津和京滬兩條高速公路。
根據定位,通州口岸經濟區將打造成國際化、高端化的流通產業創新平臺、智慧物流孵化平臺、口岸經濟示范平臺。
傳統的物流往往生產規模小、流通規模小,呈現小群體化與碎片化,而通州口岸經濟區則會創立流通產業創新平臺,主要針對汽車后產業、生鮮酒飲、國際主流消費品、智能家居產品以及創新型生活服務業,提供跨國大宗采購、大型渠道分銷、產業基金、倉儲保稅、物流配送等服務。
市民能買到天津保稅商品
疏解之外,通州口岸還將由京津兩地合力打造。運營方北京建設會與天津港交叉持股,北京建設會投資天津港自貿區,天津港集團也會投資通州口岸。
早在2015年12月的第7屆投資北京洽談會上,北京建設就與天津港集團簽署協議,聯合打造通州口岸經濟區。這對老百姓來說的一大好處是,未來將把天津自貿區和跨境電商試驗區的優勢延伸到北京,市民也能在保稅區里買到更便宜的商品。
據悉,京津兩地未來會優勢互補、聯動合作,將北京通州口岸打造成為口岸經濟示范平臺,主要對外提供消費品保稅展示區、商檢海關保稅倉儲、生鮮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保稅以及生產資料保稅等服務。
其中,保稅商品展示交易方面,計劃設立國內外優質產品展示、銷售終端,實現保稅優質商品展示及電子商務銷售;還計劃與國內外高端食品冷鏈供應商合作,在口岸內建設新型環保冷庫,引進國外高級生鮮食品,在保稅倉庫內展示、銷售。
未來的口岸經濟區將主要具備保稅商品展示交易功能、食品冷鏈倉儲物流、口岸物流互聯互通以及智慧物流研發創新這4個關鍵功能。除了天津港以外,未來通州口岸有望將海口綜合保稅區的鉆石珠寶等高附加值商品運進通州口岸,在口岸經濟區內進行展示交易。
2020年預計全部建成投用
據悉,目前相關單位已經在上海、廣州、天津、廈門、海口、重慶等地進行了戰略布局,而這些城市也將成為樞紐,織起口岸經濟區整體物流網絡。
更重要的是,由于是京津合力建設,北京通州口岸也將通過已經與天津合作的華北、西北的26個內陸港形成聯動,構建整體物流網絡。這樣一來,企業進出口業務及國內國外貿易可以在此享受物流口岸通路,跨境企業商品可實現保稅存儲、出入庫物流、貨物整批入庫、分批保稅銷售等服務。
這種合作聯動的模式,企業也將有不少獲益。例如,與天津港形成聯動,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進出口通關業務操作選擇、更加便利便捷的綜合服務。而在硬軟件上,未來通州口岸還將借助高端物流信息集成技術、智能機器人、快捷的自動化分揀系統;園區還具備太陽能光伏發電、雨水回收等設施,打造成為新型綠色、生態、環保型物流產業園。
根據計劃工期,通州口岸一期有望2018年年底建成投用。該項目分五期建設,后續四期將分別在2017年至2018年開工,五期全部建成預計在202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