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投資趨冷的大環境下,2016年分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約為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
分享經濟發展迅猛。
2月28日,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在京聯合發布《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以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到3.45萬億,同比增長103%,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分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分享經濟也面臨著不適應新業態的政策監管、法律法規等難題,而同日由發改委公布的《分享經濟發展指南(征求意見稿)》,為解決這些難題指出了方向。
2016年市場規模達3.45萬億
《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分享經濟發展迅猛,對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引領創新、擴大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估算,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參與者總人數達到6億人,比上年增加1億人左右;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6000萬人,比上年增加1000萬。此外,平臺就業人數約585萬人,比上年增加了85萬。
知識付費、網絡直播、單車分享在2016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迎來了“發展元年”。擁有分享基因的各類眾創平臺大量涌現,經過政府部門認定的“眾創空間”已超過4000個。
分享經濟正成為最活躍的創新領域。在互聯網投資趨冷的大環境下,2016年分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約為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
據《報告》發布人、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處長于鳳霞表示,“如果說市場規模更多的反映了當下的發展態勢,資本則是一個最敏感的要素,它可能更多的是關注未來幾年的發展態勢。”
《報告》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分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分享經濟交易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將進一步攀升到20%左右。
《報告》認為,到2020年分享經濟提供服務者人數有望超過1億人,其中全職參與人員約2000萬人。
分享經濟部分先行領域進入快速成長期的同時,2016年相繼出現多次大的并購,包括滴滴優步合并、途家并購螞蟻短租、達達與京東到家合并為“新達達”。
《報告》認為,上述領域的企業并購是競爭格局趨向穩定的前奏,標志著市場結構從過度分散走向了適度集中、競合關系從惡性競爭轉向了良性競爭、競爭手段從價格補貼走向了體驗改善,對行業的發展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鼓勵創新監管模式
《報告》指出,高速成長的分享經濟也面臨著政策監管、法律法規、監測體系等諸多難點。
首當其沖的是,政策制定過程中對分享經濟強調規范的多、鼓勵發展的少。
以各地出臺的網約車管理細則為例,有些城市對司機戶籍、車輛軸距、排量、準入年限,甚至攬客區域進行了過度限制,在許多方面背離了分享經濟的發展規律與內在要求。
《報告》認為,這是因為部分地方習慣于用傳統的思維和方式對待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原有法律法規框架下,創新發展與依法行政之間容易出現矛盾,因而更傾向于“不作為”;此外,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財富創造與利益分配機制,會對一些傳統利益格局帶來的沖擊,因而遭到一些地方的抵制。
與此同時,分享經濟的跨地區、跨行業特征,與數量巨大的行業性、地區性法規產生了明顯沖突,主要表現為平臺企業的法律地位和責任界定不清,關于平臺的性質認定、行業歸類、新型勞資關系、從業者和平臺的稅收征繳等都無明確規定。
《報告》指出,如若不對現有法律法規加以修訂,就會導致大量的分享經濟活動處于灰色地帶,甚至有“違法”嫌疑,面臨隨時可能被叫停、被扼殺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發布的當天,發改委發布了《分享經濟發展指南(征求意見稿)》,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指出了方向。
意見稿提出分享經濟要鼓勵創新監管模式,充分考慮分享經濟跨界融合特點,避免用舊辦法管制新業態,破除行業壁壘和地域限制,合理界定不同行業領域分享經濟的業態屬性,分類細化管理,防止一刀切。
對于上述法律法規問題,意見稿要求及時調整不適應分享經濟發展和管理的現行法規與政策規定。在相關立法工作中,根據國家有關戰略部署和分享經濟發展特點進行設計,加強制度與監管的適應性。根據需要及時研究制定分領域分享經濟管理辦法。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表示,意見稿的公布與分享經濟報告的發布在內容和時間上多有巧合,其背后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他看來,分享經濟剛剛迎來乍暖還寒的初春,其面臨的諸多實踐問題與理論問題需要政府、研究機構以及業內企業的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