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總結分析我國農業機械化質量發展現狀,交流各地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成效,2016年5月27日,農業部發布《2015年全國農業機械化質量報告》,向社會通報了2015年農業機械質量調查結果。其中,河南洛陽世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世紀紅SJH1104型拖拉機,在用戶滿意度綜合評比中,以88.25的高分排名全國第五。
此次調查,依據《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農業機械質量調查辦法》,調查對象主要從近年銷售量較多、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產品中抽取,其中:拖拉機為2013年銷售、用戶使用滿一年,在保有量較大的河北、吉林、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湖南、新疆等8個省(區)開展。涉及25家企業的32個型號,1032個用戶??梢哉f,此次調查匯集了農機行業最全面、最具說服力和公信力的聲音。
像洛陽世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這樣的重點制造企業,在洛陽空港產業集聚區內有50多家,包括壓路機、推土機、裝載機、挖掘機、大型拖拉機、小麥收割機、玉米收割機等門類,已顯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產生了較強的品牌效應。
聚產業布局“集約化”
空港產業集聚區內的企業,最初多為中國一拖、中鋼洛耐、洛建等大型企業的零部件配套加工企業。但隨著產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因產業層次低、技術陳舊、產品落后,很多企業逐漸喪失了市場。
“唯有大刀闊斧實施轉型發展,企業才能煥發新的活力。為引導這些小微企業實現突圍,我們制訂了集聚區發展規劃,劃出專門區域,建立標準化廠房,吸引‘孤鳥’入巢。”該集聚區管委會主任寧隨濤介紹。
短短幾年,該集聚區大部分企業實現了“鳥槍換炮”,在幾平方公里區域內,分布著精密鑄造、強業鑄造、智明鑄造等20多家大型鑄造企業和鴻科機械、鑫超機械、芳華機械等30多家現代機械加工企業,帶動機械裝備制造行業重獲新生。洛陽路通重工,當初只有翻砂鑄造能力,如今已發展成為集挖掘機、壓路機、平地機系列工程機械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集團企業。洛陽世英機械,也由原來單一的加工壓路機車輪生產企業,發展為大型農業裝備制造企業。
目前,除發動機外,生產一臺大型機械設備所需的全部零件,可實現集聚區內全供應,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圈形成,一個集整車生產、設施配套、零件供應、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呼之欲出。
新機械裝備“智能化”
在機械裝備制造領域,誰掌握了關鍵技術,誰就能延伸產業鏈條,誰就擁有發展的主動權。“我們的轉型思路就是‘三個轉變’:從粗加工向精制造轉變,從機械化向智能化轉變,從生產制造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空港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王旭升說。
洛陽路通重工20年前還處在倒閉邊緣,現在卻成為擁有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兩大產業鏈的“整機制造帝國”,靠的就是自動換擋、無人駕駛等幾十項專利技術。由其自主研發的110馬力“無人駕駛”大輪拖拉機,將北斗衛星高精度定位技術與自動駕駛技術相結合,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可以讓拖拉機按照既定軌跡“自動”作業。
世英制造也是“丑小鴨”變“天鵝”的經典案例,其自主研發的世紀紅系列拖拉機,銷售至全國20多個省(區、市),并出口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巴基斯坦、秘魯、澳大利亞等國家。該公司總經理李世英指著今年新推出的1404型大輪拖說:“我們最新的專利技術應用到這臺機子上,不僅可以延長油缸壽命5倍,還可降低深松作業后的維護成本,成為銷量增長的主要因素,現在已收到1000臺訂單。”
近年,隨著土地流轉加快、農機租賃風行,農業設備的信息化、智能化已成為發展趨勢。空港產業集聚區積極推進裝備制造業向高端發展。除世英機械和路通重工外,博馬農機生產的農業裝備獲“中國馳名商標”,福格森機械生產的新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機一經推出就獲得市場認可,鴻科機械、晟銓機械生產的小型小麥收割機熱銷……
2015年,該集聚區共銷售各種工程、農用等機械裝備2萬多臺,銷售收入19.5億元,預計今年銷售量將達2.5萬臺。如今,空港產業集聚區這個裝備制造業“輕型航母”已輪廓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