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四川省政府和重慶市政府聯合簽署《深化川渝務實合作2016年重點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及10個系列合作協議。其中,《方案》明確,將從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市場一體化建設、深化產業發展合作、推進公共服務對接共享、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推動兩地規劃對接等6個方面推進兩地合作;系列合作協議不僅涵蓋應急管理、產業發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文化、食品醫藥、信息通信等相關部門合作,也包括兩地區、市、縣的地域合作。
相較于一年前兩地簽署的《關于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本次“1+10”的方案和系列協議內容更豐富、更具體。
應急監測預警協作配合
充分發揮兩省(市)監測預警體系作用,相互通報毗鄰地區水情、雨情、空氣監測等重大風險源,重大環境污染等情況。加強邊界區域危險源、危險區域、災害隱患監測、巡查工作協作,邊界區域危險源發生變化可能影響另一方的,應及時向對方通報。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加快渝昆鐵路項目進度,力爭年內開工;加快建設成安渝高速公路、巴廣渝高速公路,力爭年內建成通車;兩地共同推進沿江高鐵、廣安-涪陵鐵路、廣安-墊江鐵路、達萬鐵路擴能前期工作。
共同規劃建設產業合作園區
以建設和發展川渝合作國家級示范園區(廣安片區)為引領,建設川渝合作共建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川渝合作共建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川渝合作共建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等共建園區。
推進社會保障卡業務全面合作
兩地共同協商制定社會保障卡業務全面合作相關技術方案,逐步實現兩地社會保障卡業務全面合作,為川渝異地持卡人員辦理掛失、補換、密碼重置及修改等業務,逐步實現利用社保卡辦理身份認證和社會保險的轉移、接續、待遇發放等服務功能。
加強地方戲曲傳承發展與石窟保護合作
舉辦“巴蜀名院”系列演出,在成都市、瀘州市和重慶市主城區等地舉行互訪演出;建立川渝兩地川劇原創劇本孵化平臺;針對兩地石窟,聯合實施一批文物本體保護工程,實施重點石窟寺及石刻的環境整治和展示利用工程。
看熱鬧
時隔一年,川渝再簽一攬子高“含金量”合作協議——
成渝間將建沿長江高鐵
一年前,川渝兩地簽署《關于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一年后,兩地又簽下《深化川渝務實合作2016年重點工作方案》及10個系列合作協議。
相比去年,今年“1+10”一攬子協議的文本厚實了不少,但一以貫之的,是每項協議背后的高“含金量”。
看點1 產業合作位次提前
對比兩年的協議,一個細節引人關注。去年《備忘錄》提出6項任務,“產業發展合作”排在最后;今年《方案》同樣提出6項任務,“產業發展合作”卻悄然升至第三。
分量也在加重。去年,《備忘錄》提出要規劃都市消費品、石油天然氣化工、特色資源加工三大產業走廊。今年的合作領域更廣泛,明確將加強兩地產業發展規劃銜接,共同推動雙方優勢產業協作配套——汽車制造、電子信息、農產品加工……川渝“看家本領”均有望實現攜手。
地靠重慶的廣安市,成為川渝產業合作“突破口”。此次川渝兩省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廣安市政府一道簽訂三方合作協議,將廣安市作為承接重慶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轉移的首選地。
在眾多“塊”的合作協議中,也頻現產業合作的影子。達州市和重慶萬州區、廣安鄰水縣和重慶渝北區、內江隆昌縣和重慶榮昌區各自簽署的合作協議中,產業合作都占不小比重。合作內容從產業園區共建到探索能源保障機制,從一產到二三產業,種類繁多。
看點2 互聯互通建設提速
2014年,國務院文件中首次提到一個大膽的設想——沿長江建設一條高速鐵路,串聯長江沿線的22個城市。這條鐵路從上海出發,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等城市到成都,全程采用時速350公里的標準修建。這條鐵路,被稱為“滬蓉沿江高速鐵路”。《方案》出臺,首次將這條鐵路提上川渝合作的日程表。雙方明確,將共同推進沿江高鐵、廣安-涪陵鐵路、廣安-墊江鐵路、達萬鐵路擴能前期工作,爭取鐵路落地。同時,雙方明確將加快渝昆鐵路進度,力爭年內開工。
除鐵路外,高速公路建設也將提速。去年,《備忘錄》提出將加快建設成安渝高速公路、巴廣渝高速公路。此次《方案》則進一步明確時間表,要求兩條高速都力爭年內建成通車。川渝今年還將加快推進兩地高速公路收費和大城市間城市公交收費“一卡通”,并形成階段性進展——往返兩地乘公交、上高速,未來用不著辦幾張卡了。
看點3 社保卡業務全面合作
四川有40多萬渝籍人口,而重慶有120多萬川籍人口。對他們來說,使用社會保障卡是個頭疼事。
問題即將得到解決。根據兩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簽訂的合作協議,川渝將推進社會保障卡業務全面合作。今年將共同協商制定社會保障卡業務全面合作相關技術方案。
就社保卡服務等問題,兩地將利用電話、互聯網、自助服務終端、移動APP等服務渠道,為異地居民提供和原籍等同的公共服務;同時,實現兩地互訪對方卡管系統,為川渝異地持卡人員辦理掛失、補換、密碼重置及修改等業務。
根據協議,川渝還將推進養老保險定期待遇領取資格協助認證、工傷保險定期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