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記者了解到,作為山東省第2家,也是全國第21個綜合保稅區,濟南綜合保稅區去年實現全區經濟總收入240億元,保稅物流進出區總額18.76億美元,成為山東省發展外向型經濟重要平臺。
去年保稅物流進出區總額18.76億美元
據濟南綜合保稅區發展中心主任張承新介紹,2015年,濟南綜保區在項目開工、平臺建設、招商引資、環境整治、企業服務等重點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據統計,去年濟南綜保區實現全區經濟總收入240億元,同比增長25.65%;固定資產投資75.46億元,同比增長20.25%;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1.4億元,同比增長10.02%;稅收2.8億元,同比增長11.55%;保稅物流進出區總額18.76億美元,同比增長6.41%,進出口總額10.5億美元,同比增長4.17%。實際到賬外資4900萬美元,同比增長7.69%。
各項指標圓滿完成的同時,濟南綜保區招商引資工作也取得新進展,簽約上海宇培集團電子商務濟南運營中心、中國高新創新企業總部基地及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濟南)等項目,累計投資總額達27.35億元,占地440畝,預計達產后實現銷售收入210億元,稅收6億元,新增進出口額4500萬元。
將打造濟南國際陸港、綜保區無水港碼頭
記者了解到,濟南綜合保稅區作為山東省發展外向型經濟重要平臺,未來三年,綜保區將緊緊圍繞濟南市打造“四個中心”的任務和綜保區全面建成外向型經濟示范區的發展目標,立足高新區提出的爭做“四個中心”建設主力軍要求,將綜保區發展成國際商務商貿服務基地、國際物流基地、高端制造出口加工基地,大力發展綜保區B區功能區,打造濟南外向型保稅物流網絡,服務于山東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外向型經濟基地和平臺。
張承新表示,這樣一個跨越3年的目標,濟南綜保區將其分解為“三步走”:2016年,累計引進入住企業360家,進出口總額15億美元(同比增長50%);2017年,累計引進入住企業420家,進出口總額22.5億美元;2018年,累計引進入住企業480家,進出口總額33.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467萬美元。
在濟南綜保區的規劃發展目標中,建成綜保區航空港B區功能區,打造濟南國際陸港、綜保區無水港碼頭,做大做強跨境電子商務和電子商務產業園,打造中韓自貿區濟南先行示范區,打造綜保區有色金屬、棉花紡織、葡萄酒交易中心等藍圖在列。
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鋪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運行,兩年多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上海自貿區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也將服務全國。濟南綜保區也將結合上海自由貿易區試驗區經驗模式,積極探索創新政策和制度,力爭各項制度在濟南綜保區先行先試。
目前,綜保區“負面清單”各項工作已準備充分,需根據國家部委相關精神和要求,在時機成熟時,在濟南綜合保稅區全面鋪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根據海關對前十四項創新制度的管理需求,有九項制度需在輔助平臺搭建管理系統模塊,這九項制度是保稅展示交易制度、先進區后報關、區區流轉(區內自動運輸)、工單式核銷、倉儲企業聯網監管制度、智能卡口驗放制度、境內外維修、期貨保稅交割、融資租賃等。
張承新告訴記者,目前九個模塊已全部完成建設,已經在運行的有保稅展示交易、先進區后報關、區區流轉、倉儲企業聯網監管、智能化卡口驗放等五項。不需要軟件系統支持,已復制的創新制度有簡化通關作業隨附單證、統一備案清單、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
“我們將現有的基礎上,加快推動其他創新制度的推廣工作,使更多入區企業享受到制度創新帶來的便利和優惠,為接軌自貿區打好基礎。”張承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