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本市2016年重大項目——濱海新區軌道交通Z4線一期工程培土奠基儀式在中新天津生態城舉行,標志著這條貫穿新區南北的軌道交通大動脈正式開工建設。按照“分段實施、分期開通”的計劃安排,建設運營方——天津泰達城市軌道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泰達城軌公司”)將逐步啟動Z4線各個區段建設,最終在2020年實現通車試運營。屆時,綠色、便捷的軌道交通將大大方便百姓出行和經營商務人士的交流。
百姓出行換乘更便捷
據了解,濱海新區軌道交通Z4線串接新區南北片區與核心區的骨干線路。一期工程規劃南起新城一站,途經中央大道、東鹽路、堡東路、黃海路、中央大道、海云路,至漢蔡路,全長43.8公里,其中地下線15.3公里,高架線28.5公里,共設車站23座(地下車站10座,高架車站13座),平均站間距約1.9公里。
“先期起步段工程南起南大街站,北至航母站,全長24.35公里,其中地下段10.68公里,共設車站15座,其中地下站8座。”泰達城軌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沿途可在于家堡站與B1線換乘、在泰達站與地鐵9號線換乘、在北塘站與Z2線換乘,從而實現新區核心區與各功能區之間的互通。預計2020年7月通車試運營,屆時將緩解濱海新區核心區交通壓力,促進新區南北兩翼與核心區之間的協調發展,優化城市布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Z4線不僅對于濱海新區南北交通起到重要的作用,還將對濱海新區的城市形態進一步優化。“Z4線途經自貿區、開發區、生態城、漢沽等,這些區域就像一個個珍珠一樣,而Z4線則像一個鏈子,把這些珍珠串聯成一條有價值的珍珠項鏈。”該負責人說。
打造綠色智能軌道線
作為本市2016年重大項目,Z4線項目將成為拉動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為做好綜合開發建設,泰達城軌公司自Z4線規劃設計之初便確定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TOD),著力打造“綠色軌道線”、“智能軌道線”。
“軌道沿線區域地塊的功能、性質以及周邊環境各不相同,為此,在推進軌道站點與其他交通方式無縫銜接、上蓋物業規劃設計等方面,我們都以先進的TOD理念為指引,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打造新區緊湊式和集約式的城市發展模式。”該負責人介紹說。
此外,泰達城軌公司還將綠色理念和多項高新技術引入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中,從軌道線路規劃、場地周邊環境、線路設計車輛、空調、照明、建設材料選用及回收利用、高效運營管理等多個環節,探索更為綠色、節能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之路。
同時,在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全生命周期階段應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實時掌握施工關鍵點的進展、質量、安全,實現數字化交驗和后續運營維護,努力將Z4線建成濱海新區“智慧城市”的示范性項目。
創新投融資模式
據了解,Z4線一期工程采用PPP開發模式,于2015年8月納入市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庫。濱海新區政府與泰達城軌公司簽署《特許權協議》,由泰達城軌公司負責Z4線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經營管理,享有為期25年的特許經營權,其中,建設期5年,運營期20年。濱海新區以政府購買軌道交通運營服務的形式,分階段平衡建設運營成本。
PPP模式是一種新型的項目投融資模式,將其引入軌道交通領域,順應了國家投資體制改革方向,實現了新區軌道交通行業投資和運營主體多元化,更好地發揮了政府公共機構和市場資本各自的優勢。截至目前,Z4線一期工程已二次納入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清單,獲得國開發展基金共24億元投資,實現了資本效能的最大化,確保以更高的效率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未來軌道交通四通八達
今年年初,濱海新區B1線已經開工動建,成為新區內部連接塘沽老城區和于家堡的骨干線,建成后將有效改善新區核心區居民出行條件。
此外,軌道交通Z2線也將在今年啟動建設,Z2線起于濱海機場至北塘,是天津市市域軌道交通線網中骨干線之一,是改善雙城之間公共交通、串聯濱海機場和濱海高鐵站兩大綜合交通樞紐、促進空港經濟區、高新區、開發區等重點區域發展的重要交通設施,總長約39.1公里,共計14座車站。
按照長遠規劃,新區未來將建設12條軌道交通線路,規劃總里程約480公里,其中城區線8條(含既有津濱輕軌),市域線4條,將逐步形成濱海新區的軌道交通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