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即將落成,為屯門帶來發展機遇,規劃署有意將屯門西打造為新界西北物流樞紐,建議將屯門望后石附近的第40區及46區四幅具發展潛力地皮,發展現代物流與環保工業用途,初步預計可提供4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創造約9500個就業機會。物流業界認同屯門西有地域優勢,歡迎在該區增加物流用地供應。
屯門40區及46區位處興建中的屯門至赤?角連接路落腳點,早年已被當局定為具發展潛力地區,隨著港珠澳大橋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即將相繼落成,屯門至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時間將由約30分鐘大減至約10分鐘,當局盼可利用新道路和發展項目所帶來的地理優勢、更佳的交通連接及橋頭經濟的契機,開拓該區為新界西北的一個主要經濟活動區。
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日起,就區內四幅具發展潛力的土地用途,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第一階段社區參與計劃,期望為有關用地制訂合適的土地用途及發展參數。
四幅用地合共約50公頃,現時分別為山坡、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臨時工地和地盤辦公室、空置平臺、私人貨倉、消防局、政府洗衣房、鋸木廠等物流或工業用途,其中一幅是臨海地皮。為善用地理優勢,當局認為,四幅具發展潛力用地適合發展為新界西北的現代物流/環保工業樞紐,以應付本港相關用地需求,并為屯門區及本港創造就業機會。
提供4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
當局初步建議,擬議作現代物流用途可包括配送和包裝中心及現代貨倉設施和相關檢測和認證服務,處理高價值貨品及提供高增值的物流服務。環保工業用途則包括高增值循環再造業,例如制造環保地磚。參考青衣海旁的現代物流發展,建議屯門40區及46區新發展的地積比率為四倍,即樓高約六至八層,初步預計可發展的土地面積約為10公頃,可提供約40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創造約9500個就業機會。
不過,由于屯門現有道路容量有限,加上部分用地受架空電纜和電塔、堆填區、自然保育及現有用途等發展限制,當局建議先集中發展部分具發展潛力區,應付短、中期的土地需求,并將其馀用地以土地儲備形式保留作未來發展。
四個具發展潛力區中,由于B區發展限制較多,當局不建議作發展,其馀三區的方案包括先發展毗鄰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收費廣場的A區及C區,將位于46區以西、面積較大的D區用作土地儲備;或者先發展A區及C區,臨海的C區地皮在短期內讓現有工業用途繼續運作,長遠適合發展與海上作業和需要海路運輸的相關用途。
適合發展高增值航空物流
香港物流協會及香港物流商會歡迎建議。香港物流協會會長陳鏡治指出,屯門40區及46區位處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落腳點,具地利優勢,未來可透過經擬議的屯門西繞道接駁深港西部通道,接通香港國際機場至深圳前海,是發展高增值航空物流的合適位置。他期望有關用地可四至五年內推出市場,紓緩本港物流用地短缺的壓力。
身兼屯門區區議員的香港物流商會會長羅煌楓指,物流用地短缺導致租金不斷飆升,以屯門工廈貨倉為例,尺租由數年前的兩、三元升至近年的八、九元,升幅逾三倍,嚴重窒礙業界發展。屯門西有地利之便,應該增撥更多用地發展物流產業,區議會早前已同意,將屯門38區及49區兩幅合共約10公頃用地發展物流業,加上毗鄰的40區及46區用地,應可更完整規劃。區議會期望當局同時改善道路系統,配合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