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聯重科宣布了一件看來并不那么“重要”的消息:更改產品涂裝。他們邀請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工業造型設計團隊,用10個月為中聯產品重新設計了“星耀灰、砂礫灰、極光綠”3種顏色組成的新涂裝。
在經濟下行中,中聯重科提出“極致思維”“工匠精神”。“良好的工匠對每件產品都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為藝術,在擅長的領域成為專業精神的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說。
一以貫之的專業精神使這個20多年前借款50萬元起家的企業,成長為世界知名的工程機械企業。“過去國內工程機械90%的產品是洋品牌,現在反過來了!”詹純新為巨大的改變而自豪。
2011年3月,詹純新登上哈佛大學講臺,向專業人士、金融業者、投資者以及哈佛大學學生等作了一場專題演講。
“最近,英國BBC正在熱播《中國人來了》。今天我來了,這是真人秀。”這是他的開場白。
從2001年開始,中聯重科相繼并購了英國保路捷、意大利CIFA、德國M-TEC、荷蘭RAXTAR等企業,中聯重科開始走向國際舞臺,引發國際投行的高度關注。
截至2014年,中聯重科已連續9年入選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亞洲品牌500強榜單,品牌價值持續攀升,2014年排名第128名。
品牌的誕生非一蹴而就。
1994年,剛剛突破體制藩籬的中聯重科,產量激增,第一代輸送泵熱銷。就在大筆賺錢的時候,由于產品不盡完善,故障多,返修率高,用戶意見大。中聯重科做出一個意想不到的決定:停產。讓所有研發技術人員去做售后服務,尋找問題。
“品牌就是用戶口碑,靠著一點一滴積累,可要砸掉卻很容易。如果繼續生產有問題產品的話,會賣到哪里砸到哪里,最終會被市場淘汰,企業也會被淘汰。”詹純新說。
正是對品質的“執著”,成就了中聯重科一系列傲人產品:全球最長101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全球最強起重能力之一的履帶式起重機、全球最大平頭塔式起重機、智能化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2012年7月17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ISO/TC96)秘書處正式落戶中國,中聯重科成為秘書處承擔單位。
“過去,我們給國內企業設計圖紙,現在我們為世界起重機行業制定標準!”詹純新說。
2014年,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中聯重科逆勢而動,當年8月中聯重科斥資20.88億元收購農機制造企業奇瑞重工占總股本60%的18億股份,引發財經界廣泛關注。
早在幾年前,中聯重科就確定了“五大板塊”的轉型戰略,即進入環境機械、農業機械、重型卡車和金融服務業,其目標是將工程機械在總營收中占比從目前的80%降到50%左右。
“當年,曾經出現過1個月虧損2000萬元的嚴峻形勢。企業必須要有一個長期穩健的發展戰略。過好日子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如何對付差日子。”回憶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詹純新說。正是當年的“教訓”,讓中聯重科決心成為一家“輕資產”公司。
“中聯重科已經度過 最困難時期 。”詹純新對記者說,“只有經歷過真正嚴峻的市場挑戰,企業家才會更加成熟,企業才會更加穩健,品牌才會真正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