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1個省的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已經全部出爐,重慶以10.9%的增速繼續領跑,貴州緊隨其后,黑龍江、河北、山西則居于榜尾。專家提醒,警惕區域經濟增長失衡問題進一步擴大。
從排名來看,安徽、遼寧、吉林、上海、湖南、新疆、江西、天津不及一季度,分別下滑5位、4位、3位、2位、2位、2位、1位、1位。按照區域劃分, 東北地區的情況最讓人關注,成為四大板塊中唯一經濟整體放慢的地區。除了黑龍江降無可降之外,遼寧上半年G D P同比增長7.2%,較一季度回落0 .2個百分點,排名也從第20位降至第24位;吉林上半年G D P增長6.8%,同樣較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排名則從第25位降至第28位。
各地上半年經濟半年報陸續出爐,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7日,全國共有29個省份公布了上半年GDP數據,寧夏GDP增速與全國上半年GDP增速持平,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浙江、吉林六地GDP增速低于全國,其余22省份GDP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國7.4%的水平。其中西部省份保持高增長,西藏、重慶、貴州、青海、新疆均保持2位數以上增長,西藏高達11.7%。
整體上看,同一季度數據相比,經濟已呈回升態勢。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分析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國家穩增長的政策,比如小額降準、棚戶區改造等促進增長;其次,經濟企穩,市場預期向好,消費環境向好。在上半年的增速中,中西部地區增速明顯高于東部地區,繼續領跑全國。西藏以11.7%的經濟增速位居首位,重慶以10.9%的增速居第二位,貴州、青海、新疆緊隨其后。
在已公布數據的29個省份中,23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高于一季度。即使一季度增速靠后的省份,如上海、浙江、山西、河北等地,亦呈回升態勢。比如河北省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8%,目前排在末位,但已經比一季度增長1.6個百分點。河北省一季度GDP僅增長4.2%,低于全國平均增速3個百分點以上。 從數據來看,多數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國7.4%的平均增長率,但29省份都沒有達到本省預期的全年增長目標。其中,山西省相差最多為2.9個百分點,甘肅省、云南省相差2.6個百分點,重慶、江蘇、安徽等7個省份低于目標0.1至0.3個百分點,與目標相差不大。
第二季度GDP雖然表現出溫和回暖跡象,但微刺激的效果并未明顯顯現。微刺激政策的影響主要是長期的。以小微企業定向降準為例,從政策制定、銀行降準、企業辦理到企業增加投資,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在第三季度,微刺激政策在GDP上的反應會更明顯。如果形勢不好,可能會采用更大力度的政策刺激,但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仍是主線。即便加大力度也不會像以前大規模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同時發力,還是會謹慎地倚重定向降準這樣的定向刺激,不會出全面刺激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