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杭州市區生活垃圾產生總量308.67萬噸,僅此一年垃圾量就能填滿1/5個西湖。若按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年均增長10.09%推算,2014年開始天子嶺填埋場二期使用年限只有5年,屆時杭州將面臨“垃圾圍城”。
為此,杭州市政協委員建議在天子嶺廢棄物處理總場原址建設垃圾焚燒電廠,為杭城生活垃圾尋找新出路。
四座焚燒廠有待擴容、建設
按規劃,杭州市區已有的四座焚燒廠都應完成擴容、遷建或新建,但至今均未啟動。杭州市區自2007年起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設施處理能力7年零增長,但日均生活垃圾量絕對值卻增加了3288.01噸/日。
杭州市政協委員邱麗霞、吳南平說,“現有的垃圾焚燒處理企業已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垃圾填埋場垃圾處理量也超過了預期。”
杭州市政協委員劉逸鶴說,“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是主城區垃圾處理唯一戰略保障設施,杭州已不可能有第二個天子嶺。由于焚燒能力受限,近年主城區垃圾增量幾乎全部進庫填埋。垃圾焚燒廠節假日停產及定期停爐檢修期間,垃圾處置均由天子嶺承擔。”
建議在天子嶺原址
建設垃圾焚燒電廠
鑒于新的垃圾焚燒廠,在環評和選址上面臨巨大壓力,邱麗霞、吳南平建議,“在天子嶺廢棄物處理總場原址建設垃圾焚燒電廠。”
這樣不僅解決了選址的困難,又可就近利用該填埋場填埋焚燒中產生爐渣以及穩定化的飛灰,以節省運營成本。此外,還可以充分地使用杭州市現有生活垃圾收集體系。
“這既保證了相對較高的填埋處理能力,又保證在焚燒企業停運和檢修時的垃圾處理,產業布局相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