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亞洲最大起重船——中鐵大橋局起重船“天一號”從港珠澳大橋中山基地出發,載運1800多噸大橋組合梁構件,在中山海事部門的開道護航下安全出港,并于12月2日9時56分完成了港珠澳大橋首片組合梁的安裝。“天一號”船順利起運、安裝組合梁,標志著港珠澳大橋工程施工從橋墩建設轉向橋面建設。據了解,港珠澳大橋七成以上構件由“中山制造”。
據介紹,“天一號”起重船是中鐵大橋局集團為打造海上施工艦隊而建造的一艘自航式專業運架梁起吊船,船長90米,寬40米,起重高度69米,吊距16米,起吊重量為3000噸,在同類船舶中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該船具有準確定位和抗特大風浪能力,能滿足海上架梁施工中的穩定和精準要求。自投入使用以來,該船曾圓滿完成杭州灣跨海大橋、上海越江通道長江大橋等重點工程建設任務,是我國橋梁建設中的“功臣”。
記者了解到,亞洲第一的“天一號”,是港珠澳大橋中山基地的 “常客”,也是海事管理部門的重點服務對象。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共涉及大型構件運輸作業718航次,其中,從中山基地運出至橋梁施工現場的共計516航次,可以說,七成以上的大橋構件系由 “中山制造”——全國多地進行梁鋼板單元生產,此后這些梁鋼板單元被運送到港珠澳大橋中山基地鋼結構車間,進行整孔組拼焊接成整孔鋼主梁;再經整孔噴砂、涂裝后,與存放6個月的橋面板完成組合。“天一號”從中山裝卸平臺取梁后,夾持裝置完成組合梁與船體的臨時固定,最后運至珠海海上墩位現場。
據悉,中山基地生產的所有大型構件要在2015年7月前安裝完畢,平均每1.4日就要完成一次大型構件的運輸作業,其起吊作業的現場監管難度之大,也一直是業界“難題”。中山海事管理部門圍繞“零事故、零污染、零傷亡”工作目標,全力做好港珠澳大橋建設通航安全保障工作,為大型橋梁構件拖帶提供全天候的安全監管和護航服務,為港珠澳大橋建設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為確保港珠澳大橋組合梁首吊作業安全、順利,中山海事局派出海巡船艇和執法人員,開展現場警戒與清道護航,及時勸離在航路上捕魚作業的小艇,并用無線電甚高頻設備提醒過往船舶注意避讓。12月1日,經過6個小時的水上警戒與護航,“天一號”安全抵達港珠澳大橋施工區域。12月2日上午9時56分,首片長85.3米、寬16.3米、中心梁高4.3米、重約1800 多噸的組合梁,在“天一號”的托舉下成功安裝到位。
據了解,為實現港珠澳大橋120年使用壽命,橋梁的組合梁采用了多項新工藝、新結構和新材料,如采用集束式剪力釘群代替以往的均布式剪力釘群等。大橋的水下基礎部分,承臺和墩身實現了一次灌注,沒有施工縫,這也是在國際上第一次采用這種方法。
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的港珠澳大橋,起于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成“Y”字形,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預計2016年全橋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