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有利于“穩增長”的項目陸續獲批,頗引人關注。這些項目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關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項目;另一類是西部地區的項目,且主要是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項目。有專家分析,這表明我國將繼續保持投資規模的合理增長,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切實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十二五”已經規劃好的項目正有序推進,將優先保障國家批準的在建續建項目,有序推進“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同時,政策將重點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領域、“三農”、基礎設施和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支持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已開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228萬套,基本建成150萬套,完成投資2470億元;今年前4個月,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分別達到25.9%和25%,高出東部地區7.1個和6.2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是激發經濟活力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8.9%,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9%,同比提高4.6%。目前,有關放開民間投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政策措施正陸續出臺。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五六月份還將陸續制定出臺一批實施細則。如發展改革委負責的“在安排政府投資時對民間投資一視同仁”、“加強民間投資監測分析”、“鼓勵引導工程咨詢機構服務民間投資”等工作任務即將出臺實施細則。另外,部分部門負責的實施細則制定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等已起草完成實施細則初稿,并正在征求有關部門意見。證監會、國資委的實施細則正在履行報批程序。電力、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實施細則制定工作也正在抓緊進行。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同時表示,要妥善處理地方政府性債務,在控制財政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繼續支持有還款能力的項目,避免資金鏈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