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為經濟開道的急先鋒
9月23日,CCTV新聞聯播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法國總統希拉克會晤時。雙方表示為了加強俄法經貿往來,雙方在今后2年內將會相互到對方國家舉辦文化年,從而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兩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最高元首親自出面促進國家之間的文化往來,足以證明了文化認同對于兩國正常邊貿和往來的重要性。
進入2006年中國政府也加強了文化建設的力度,為了鼓勵國內的動漫產業的發展,廣電部明確規定在電視黃金時段,一律停止播放進口的動漫畫影片。并且在資金方面積極支持國內的動漫產業的發展。
全國省市的政府也為了吸引外資投資,經貿洽談,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也紛紛開始挖掘當地的文化遺產,比如浙江寧波從2005年開始舉辦世界愛情文化節,因為在寧波市內找到了梁山泊、祝英臺合葬的墓地;山東臨沂是歷史上有名的書圣王羲之的故里,當地政府也借題發揮,借助當年名人,每年開始定期舉辦書圣文化節,通過這種方式吸引了大批的中外客商慕名而來,真正的實現了旅游、經貿、文化的一石三鳥;而山東廣饒,東營市下面的一個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兵圣--孫武的故鄉,孫武的著作《孫子兵法》,不但影響了世界的軍事家們,也影響了世界的政治家們,企業家們!正因如此,廣饒縣政府對于孫武的營銷和宣傳可謂不遺余力,借助孫子蜚聲海內外的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廣饒的知名度和當地吸引外資的力度。
當地政府迂回的文化,最終落腳經濟的做法,其實是借勢名人,獲得最快速度提升當地品牌提升的典型做法。因為文化成果是屬于全人類的,文化的分享是跨國界的!就像古希臘的古典哲學不但影響了希臘、歐洲,也深深的影響了亞洲、非洲和美洲一樣。正因如此,文化已經成了經濟和企業開道的急先鋒一點都不過分。
中國品牌國際化的現狀
沖出國門,揚名全球,一直是中國品牌的夢想。中國品牌國際化的先鋒海爾、聯想、TCL、中國移動等走在了眾多中國品牌的前列,然而海爾們的國際化可謂荊棘叢生,太多波折。先是海爾收購美國的家電品牌美泰克遇阻,后是聯想在美國遭遇美國國會的刁難,更有TCL收購阿爾卡特、施奈德之后的消化不良,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歸根結底都是中國品牌的文化因素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和傳播所致!倘若海爾象世界上大多數的國際品牌一樣,通過文化導入和公關活動,被當地的政府和居民所接受;倘若TCL在進行收購之前,能夠對跨國文化差異的研究,對阿爾卡特及施奈德等進行科學、系統的評估,那么,今天的國際化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因此,如果現在需要反思中國品牌國際化的困境,在客觀的除去國際化中所必然遭遇的來自海外政府和企業的阻力之外,其實更多的是我們沒有從系統上認識品牌國際化中的文化因素。中國一直宣揚的是和平的崛起方式,然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和國家關系上的宿敵,卻未必會傳播這樣的信息給他們的本土居民,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強大勢必會對其他的國家和民族產生影響,這是經歷史的發展所證明的。
在日趨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國際化的大環境下,文化的主動和系統輸出是能夠消除經濟的全球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會為企業全球化實現加速、助力!當我們為迪斯尼的動畫片感動不已,為《蜘蛛俠》的絕世武功大聲叫絕的時候,我們本身便很難拒絕麥當勞的漢堡和通用公司的汽車了。因為,文化是潛流的經濟,文化是征服對方悄然無聲、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的大腦無法反對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會非常順從的接受了!因此,對于中國企業來講,在用功能滿足對方的身體需求之前,先要滿足對方大腦的需要!在正常理性思考下,是大腦在指揮屁股,而不是屁股左右擁有了無數觀念和價值論的腦袋!
中國有哪些文化資源?
經過近代工業和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的文明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中國擁有5000年的古典文明,無路是長城還是故宮,中國的勞動人民創造了不計其數的創舉和發明。
一、建筑上的成果象長城、都江堰、故宮,以及歷史上的造船藝術等在當時都標榜全球;
二、自然科學方面中國最早發現了很多數學定律,張衡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地震測試儀;
三、軍事方面歷史上的《孫子兵法》、《武穆遺書》等真正的影響了世界的軍事進程和格局;
四、哲學方面單單《老子》和《周易》兩本書就已經把中國的哲學地位推到了世界哲學鼻祖的前列;
五、旅游方面包括五岳、四大佛教基地在內的世界文明的景點,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這也是向世界傳達中國美好的一個重要載體;
六、民間藝術方面象很多的樂器和手工藝術等,中國都有讓世界叫絕的絕活;
七、體育武術伴隨著少林寺在全球的大手筆營銷和品牌推廣,中華武術在全球都引發了一場持續高溫不退的武術熱,中國的羽毛球和乒乓球也已經成了中國的國球;
八、醫藥學中醫一直是讓全世界感到神奇和贊嘆的驕傲,刮痧、針灸等讓各地的中國熱延續;
九、書法、繪畫方面中國的漢字不但是傳文達意的工具,而且漢字本身所隱含的美學和哲學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無法比擬的;
…………
總之,中國的5000年文明孕育并積累了太多的文化資產,當中國的企業在暢談國際化的今天,文化資源是我們決勝全球的利器。古文明的豐盈可以彌補我們現代文明的不足!
中國的企業家需要怎么樣的文化觀?
中國的企業家很多在提倡“內圣外王”的理念和實踐,說到底,這樣的做法就是要對內對外實施文化征服。所以成功的企業家首先應該是一名杰出的思想家!這一點都不為過。而中國目前大多數的企業家之所以遭遇到了天花板,無法突破到更大的空間,最根本就是自身能力瓶頸的制約,而制約能力的根本因素就是企業家本人的思維瓶頸或者是思想瓶頸,甚至有的時候,這樣的瓶頸很難通過學習實現突破!
也許,中國的品牌要成功、順利實現國際化的夢想,最終的決定因素并不是單單產品和技術的領先,一場民族文化的演出,一部中國電影的放映,一次中國風景的旅行等等,可能最終讓海外的消費者掏了錢包。因為,價值觀決定生活方式,而文化則是體現價值觀的外衣!
柳傳志和張瑞敏不但需要自身的強大,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文化的成功輸出??肆诸D讓世界知道自己是美國總統的同時,也象世界展示了自己善于演奏薩克斯這種優雅樂器的能力,這也在告訴全世界美國的文化和價值觀;韓國電視劇占據了中央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我們為韓流電視劇的劇情嗟嘆不已的時候,我們對于三星外觀精美手機的誘惑力已經完全沒有了抵抗力!這就是文化的意義!
借力文化,傳播友誼,柳傳志和張瑞敏、李東生等國際級的企業家,在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鐵腕讓品牌越發強勢的時候,是否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演奏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世界為之叫好。因為文化給我們帶來美好和理解、欣賞,而產品和品牌的最終功用也是如此。
中國的品牌和企業家,在文化的護駕下國際化的進程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