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的經濟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機床工具行業的經濟運營也慘受其害,同時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還面臨著金融危機沖擊后的產品結構大調整。金融危機是否走到谷底,機床工具行業面對如此之大的沖擊如何化解?
2009年5?6月份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組成了八個調研小組,對機床工具行業114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活動,調研對象涉及國有控股企業、集體控股企業、私人控股企業、港澳臺控股企業、外資控股企業等;2009年6月,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又走訪東歐調研,實地考察了國外機床工具行業現狀。為此,記者專程采訪了吳柏林常務副理事長。
世界機床產業現狀評析
當前金融危機下發達國家陷入嚴重經濟衰退,新興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大幅度減緩,全球經濟總體呈現下滑的艱難局勢。美國機床消費額2009年1月為9495萬美元,同比下降71.9%,環比下降59.2%;日本機床企業接受訂單總額2009年2月同比下降84%;德國2009年1月產能利用率僅為83%,據德國制造商協會估測,其萎縮將超過15%;意大利國內機床消費將下降12.3%,機床出口將下滑5.7%。
吳柏林告訴中國金屬加工在線記者:“這次去東歐調研發現,捷克、波蘭和俄羅斯,這幾個國家的機床工具業現狀整體上都不好,波蘭不如捷克,俄羅斯還趕不上波蘭,都逃不掉被金融危機重擊的霉運。盡管他們的國家也采取了措施,但是措施有限,他們想用舉國之力拉動內需還做不到。俄羅斯也投資了五億美元來克服其機床業當前的困境,但是效果不明顯。”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和20多個國家的機床協會保持聯系,從目前得到的信息看,機床工具行業情況普遍都是比我國慘淡得多,且這種影響還在延續。另外,我國臺灣地區2009年1?2月份,機床出口總額2.81億美元,同比下降47.8%,使以出口為主的臺灣機床工具業一度陷入困境。
我國機床工具業現狀
面對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同樣經受著嚴峻考驗,所受沖擊相對國際滯后,但面臨著兩大挑戰:其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導致國內外市場規模萎縮,出口銳減,產銷量下滑,庫存劇增,資金短缺,競爭加劇;其二是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用戶的需求變化迅速,企業多年快速發展所積累的矛盾在瞬間爆發,一時難以應付,嚴重不適應。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1?5月,我國5813家規模以上機床工具行業企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338.2億元,同比增長5.5%,增幅比2008年同期下降29.3個百分點。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重點聯系的177家企業統計數據:2009年1?5月份完成工業總產值307億元,同比降低5%;產品銷售收入完成290.7億元,同比降低6.2%;利潤13.7億元,同比降低33.1%。
接受調研的114家企業情況:2009年1?4月份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6.3%,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1.9%,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5.9%。
行業形勢依然嚴峻,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2009年可能是我國機床行業發展最困難的一年,也是戰勝金融危機,迎接后金融危機時代發展最關鍵的一年。
我國機床工具業現狀評析
吳柏林分析到,金融危機的爆發,首先使中國機床市場需求發生重大變化:一是量的變化,市場規模整體萎縮,據有關企業預測,金融危機影響市場規模20%以上;二是質的變化,市場需求結構變化明顯,在量收縮的同時,結構變化特別大,大、重型和高檔數控機床仍保持穩定需求,普通、低檔機床需求大幅度萎縮。而國民經濟各行業對機床的需求影響參差不齊,其中有些行業如鐵路、航空、能源等行業對機床的需求基本未受影響,汽車制造對機床的需求開始回升。從行業主要生產企業反映,臥式車床、普通鉆床和普通銑床已經減產30%以上,中小型通用磨床生產比例下降40%,低檔電火花線切割機床生產下降50%,全行業中、高檔數控機床以及大型數控機床的產值比例穩步上升。
隨著市場的變化,競爭更加劇烈。中、低檔數控機床及工具產品,由于市場萎縮和生產能力過剩,加上韓國和中國臺灣產品的低價涌入,國內企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高檔產品同樣要面臨國外企業的強力挑戰,由于金融危機造成發達國家經濟不景氣,有實力的外企加強了對中國市場的爭奪。吳柏林告訴記者,我國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當前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周期比主機要滯后,因為作為主機的上游,只有當主機遇到困難之后,不再訂購這么多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它的困難才明顯感覺到。另外,盡管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但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的薄弱環節并沒有徹底改變,抗風險能力還是不強,中國臺灣的功能部件仍然大量向大陸出口。
吳柏林告訴我們,從總體的調研情況來看,以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程度的不同,可以把114家受調研企業劃分三類:
第一類,大約有1/3企業相對比較好過,基本上影響不太大。這些企業的產品本來就比較適應當前市場的需求,技術開發能力比較強,基礎比較好,產品結構調整比較快。屬于此類的典型企業有武漢重型機床集團公司、濟南二機床集團公司、齊二機床集團公司、北京第一機床廠、青海華鼎重型機床集團公司、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海天精工機械有限公司、天水鍛壓機床有限公司、宜昌長機科技有限公司、泰安華魯鍛壓機床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主要以大型、重型、高檔、專用數控機床為主導,產品技術含量高,符合當前市場需求,訂貨合同飽滿,客觀上國家對重點項目的投資大,比如船舶、鐵路、軌道交通、大型礦山機械等,這些項目對大型、重型機床需求大。
同時,一批具有大學和研究院所背景的新技術企業經營良好。一批躋身于機床工具行業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生產任務繁忙,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逆勢向上,也顯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第二類,60%左右的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不過由于企業及時、主動進行了適應性調整,效果比較明顯,經營狀態仍可維持運行。這類企業的特點就是產品品種比較多,高檔的機床有,中低檔的機床有,大型的機床有,小型的機床也有。這類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大小,取決于企業本身產品結構調整的速度和調整的能力。這類企業典型的就是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兩個企業產品結構比較全,在這個困難時期,他們具備調整的能力,可以把小車床減掉60%?70%,然后生產高檔、大型的加工中心或者鏜銑床,來適應市場的需求,因此,他們受到的影響不至于致命,隨著企業自身的調整,將來銷售額可能上升。第二類企業類型差距很大,也有一些企業什么產品都有,但是高檔的機床占的份額太少,中檔機床占的份額也不多,而低檔的機床占了95%,那這樣的企業調整起來就比較困難。
第三類,這類企業占10%左右,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企業利潤總額出現較大負值,有點挺不住了。這類企業主要生產低檔、普通產品,技術附加值低,過去幾年沒有注重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甚至有的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貸款等進行技術改造,但是改造的都是低檔的機床;其中也有的企業是由于體制機制制約,企業包袱沉重,生產力難以發揮;甚至還有的企業是由于出現了重大投資決策失誤,形成資金鏈失調。面對當前的市場需求規模縮小,尤其中、低檔的產品需求迅速萎縮、下滑的態勢,這類企業想向中、高檔產品發展談何容易,產品結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調整的,這種企業現在處于停產半停產的狀態。
應對金融危機措施
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家果斷采取了“調結構、擴內需、保增長”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國務院發布的《裝備制造調整振興規劃》對加快裝備制造業進行了全方位的戰略部署。
吳柏林說到:“上次行業會上我也說過,應對金融危機沒有別的新招,就是一個提高,兩個調整。”
“一個提高就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包括產品開發、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等,趁著國家數控機床重大專項的契機,及時投入人力、物力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把自己短缺的這一塊補上來。現在俄羅斯機床業困難到這種程度,但在他們國家撥款機床行業的5億美元中,就拿出4億美元用來技術開發,1億美元用來做技術轉讓。因此,我們應當鼓勵、支持機床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投入,改變中、低檔機床產能過剩,高檔機床產能嚴重不足的問題,提高機床行業自身的制造工藝裝備水平,改變生產組織方式。要面向當前的需求,更著眼于后金融時代的需求。”
“兩個調整就是企業必須加速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高檔產品的開發,從而加速產品結構調整,改變大而不強的局面。北京第一機床廠和武漢重型機床集團公司調整得就比較成功,基本上沒有庫存了。產品結構調整必須有產品開發、技術改造、技術能力做鋪墊,同時產品的開發和技術人員的能力素質有關。對于全行業來講,要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轉變增長方式,鼓勵行業間的聯合重組,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改變機床行業主機強、核心功能部件弱,重主機、輕功能部件的發展格局,鼓勵支持發展一批‘專、精、特’企業。”
應對金融危機的思考
在談到市場變化時,吳柏林提到:“一定要適應這兩個變化,企業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術開發實力和調整實力。如果企業8年之前遇到這個金融風暴也許真的會沒有辦法了,如今企業遇到這種變化,像以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一批企業,他們能迅速地把低檔產品統統停產,然后在中、高檔產品開發上加大力度,而且有些高檔產品過去開發出來沒有涉及制造的,現在能迅速形成批量生產,根據用戶的需求,甚至可以在原來開發的高檔機床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專門設計用戶需要的、專用的、高檔的大型產品,適應能力特別快。這不能不說是前幾年的高速發展為戰勝金融風暴打下了堅實基礎。”
“許多國家技術開發方面比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