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華為一段時間后,通過與一些老員工聊天,了解了很多華為的過去。
任正非是學習建筑專業的。轉業前是鐵道兵某研究所的副所長。八十年代初,解放軍大裁軍,任正非從部隊轉業。由于他太太在深圳南油集團任工會主席,所以他隨太太轉到深圳,在南油集團下面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但不久,在做一筆生意的時候,被別人騙了,有兩百多萬貨款收不回來。他被公司開除了。
沒辦法,在1988年和幾個人合伙,每人2萬元,在南油新村一個居民樓里成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這套房子后來賣給華為的一個老員工楊明駿)。公司雖然名為技術公司,但開始做的都是貿易的生意。也沒什么方向,什么賺錢做什么,還賣過減肥藥。一次偶然的機會,經遼寧省農話處的一位處長介紹,開始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戶交換機產品(就是單位里轉分機的PBX)。開始走上銷售電信設備的道路。
經過幾年的銷售,華為建立了一定的銷售網絡。這時任正非開始考慮做自己的產品,但華為沒有任何技術力量,于是他和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簽定了合作開發用戶交換機的協議。那位教授派了他的一個博士生來華為開發。那個學生就是鄭寶用。鄭寶用是在華中科技大學讀的本科和碩士,畢業后留校當老師,剛考上清華大學博士沒多久。鄭寶用來華為后,成為華為開發的領軍人物,就再也不回清華大學了,博士學位也不要了。鄭寶用為人隨和,性格直率,大家都稱他為“阿寶”。
在鄭總的帶領下,華為開發出了自己的用戶交換機HJD48(模擬交換機),并利用已經建立的銷售網絡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業績。但任總并沒有止步于此,在1992年做出開發局用交換機的決策。這是華為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意味著華為正式進入電信設備供應商的行列。因為用戶交換機的客戶是各種各樣的單位,和電信局關系不大。而局用交換機的用戶就是各級的電信局。
但華為在開始開發局用交換機時,卻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開發模擬局用交換機JK1000。當時數字交換機的技術已經成熟,模擬交換技術處于淘汰的邊緣。華為肯定是根據當時的本身的技術能力,決定開發模擬局用交換機。如果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的話,華為很快會被淘汰。
所幸這時出現了一個人物---曹貽安。曹原來是生產線的一名工人,沒有文憑。他多次向任總進言,力主開發數字交換機。任總被他打動,在模擬交換機交換機還在開發的時候,同時開始了數字交換機的開發。曹貽安也因此從一名工人升為開發部付總工,數字交換機部的負責人。這是華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一個例子。不過畢竟技術能力有限,在我來華為幾個月后,曹的位置被毛生江代替。曹也逐步淡出華為人的視野。后來的華為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我后來幾次出差的時候碰到他,他都是背著高爾夫球桿。還有一次就是他可能經常發牢騷,被任總狠批了一通,寫了一份檢討,任總批示給公司中高層干部傳閱。
后來,在談及華為的創業時,任總多次說道: “當時我們不懂事,誤上了電信設備這條賊船,現在想下都下不來了”??吹饺A為發展得這么好,也許會覺得他這句話有些嬌情。但華為一路走來,任總受了多少磨難只有他知道。![](http://www.tomx.com/down_info.asp?id=8937)
任正非是學習建筑專業的。轉業前是鐵道兵某研究所的副所長。八十年代初,解放軍大裁軍,任正非從部隊轉業。由于他太太在深圳南油集團任工會主席,所以他隨太太轉到深圳,在南油集團下面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但不久,在做一筆生意的時候,被別人騙了,有兩百多萬貨款收不回來。他被公司開除了。
沒辦法,在1988年和幾個人合伙,每人2萬元,在南油新村一個居民樓里成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這套房子后來賣給華為的一個老員工楊明駿)。公司雖然名為技術公司,但開始做的都是貿易的生意。也沒什么方向,什么賺錢做什么,還賣過減肥藥。一次偶然的機會,經遼寧省農話處的一位處長介紹,開始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戶交換機產品(就是單位里轉分機的PBX)。開始走上銷售電信設備的道路。
經過幾年的銷售,華為建立了一定的銷售網絡。這時任正非開始考慮做自己的產品,但華為沒有任何技術力量,于是他和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簽定了合作開發用戶交換機的協議。那位教授派了他的一個博士生來華為開發。那個學生就是鄭寶用。鄭寶用是在華中科技大學讀的本科和碩士,畢業后留校當老師,剛考上清華大學博士沒多久。鄭寶用來華為后,成為華為開發的領軍人物,就再也不回清華大學了,博士學位也不要了。鄭寶用為人隨和,性格直率,大家都稱他為“阿寶”。
在鄭總的帶領下,華為開發出了自己的用戶交換機HJD48(模擬交換機),并利用已經建立的銷售網絡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業績。但任總并沒有止步于此,在1992年做出開發局用交換機的決策。這是華為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意味著華為正式進入電信設備供應商的行列。因為用戶交換機的客戶是各種各樣的單位,和電信局關系不大。而局用交換機的用戶就是各級的電信局。
但華為在開始開發局用交換機時,卻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開發模擬局用交換機JK1000。當時數字交換機的技術已經成熟,模擬交換技術處于淘汰的邊緣。華為肯定是根據當時的本身的技術能力,決定開發模擬局用交換機。如果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的話,華為很快會被淘汰。
所幸這時出現了一個人物---曹貽安。曹原來是生產線的一名工人,沒有文憑。他多次向任總進言,力主開發數字交換機。任總被他打動,在模擬交換機交換機還在開發的時候,同時開始了數字交換機的開發。曹貽安也因此從一名工人升為開發部付總工,數字交換機部的負責人。這是華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一個例子。不過畢竟技術能力有限,在我來華為幾個月后,曹的位置被毛生江代替。曹也逐步淡出華為人的視野。后來的華為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我后來幾次出差的時候碰到他,他都是背著高爾夫球桿。還有一次就是他可能經常發牢騷,被任總狠批了一通,寫了一份檢討,任總批示給公司中高層干部傳閱。
后來,在談及華為的創業時,任總多次說道: “當時我們不懂事,誤上了電信設備這條賊船,現在想下都下不來了”??吹饺A為發展得這么好,也許會覺得他這句話有些嬌情。但華為一路走來,任總受了多少磨難只有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