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4日,宋甲晶就任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此時的企業剛經過大規模搬遷改造,實力大大增強。在這樣一個火紅的平臺上,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能否繼續創造新的輝煌?宋甲晶面臨著重大考驗。而喜歡接受挑戰的宋甲晶決心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在創新發展中把重工·起重打造成為國際一流重工企業。
兩年過去了,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經營額由2004年的40億元猛增到70億元以上,步入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各項綜合指標連續在國家重機行業中名列前茅,成為中國重機行業中經營規模最大、勞動生產率最高、運行質量最好、最具競爭力的企業。而宋甲晶的下一個目標,是要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努力,將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重工企業。
優化調整,打造全新發展平臺
宋甲晶告訴記者,此前,我國一些重機企業在生產上的通病是只能進行“小批量、單件”生產,為此,宋甲晶在上任之初,就敏銳地認識到,要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勝出,就必須不斷進行優化調整原先的產業結構,大力打造全新的發展平臺。宋甲晶帶領企業勇敢地邁出了三大步,第一步首先進行“產能擴充”,宋甲晶從做大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目的出發,于2005年在旅順開發區新建設了52萬平方米的專業化、批量化的生產制造基地。第二步是“整合重拳”,宋甲晶對集團內部進行專業化分工,進而使各經營單位集中優勢兵力做大做精,主攻主導產品。經過幾年的整合,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建立了中國最大的散料裝卸機械制造部、中國最大的裝卸船機制造部、中國最大的冶金機械制造基地、國內先進的減速機制造廠和液壓裝備制造廠等等,為打造國際一流重工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而第三步是“突破瓶頸”。宋甲晶總結世界一流重大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經驗,深深地感到,企業熱加工力量弱是影響企業做大做強的瓶頸。他果敢地開始了熱加工的突破,建起了令全世界同行業矚目的居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鑄鋼件生產基地,安裝了國內鑄造行業最大的100噸LF爐、100噸VOD爐和國內最大的高溫熱處理爐。生產的鑄鋼件由過去的50噸提高到260噸以上,承擔了國家水電、火電大型鑄件的任務,并生產出超低碳不銹鋼、9Cr變質鋼、核島主泵等世界同行業頂級產品,極大地緩解了國家大型中高檔鑄件依賴進口的緊張局面。
創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宋甲晶根據企業的發展方向,采用立足自我培養、大膽招聘人才等多種方式,組建了近百名各專業的尖子人才隊伍,僅先后創造的“中國第一技術”就有國內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集機電液于一體的1500萊鋼熱連軋系統成套、20000噸橋式起重機,10000噸大型斗輪取料機、4500噸大型裝船機和2250噸大型抓斗卸船機等多項填補國家空白的新產品;在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開發制造了中國第一套最大的7.63米大容積環保型焦爐機械、600噸造船門吊、250噸核環吊及三車翻車機等一批在國內具有重大影響的重大技術裝備;如今,企業擁有23項代表國內先進水平的提升型和拓展型產品,設計研發了262項科研新項目,擁有123項專利,成為國內重機行業擁有專利技術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
承擔國家重大項目
宋甲晶認為,作為大型骨干企業,就是要以振興國家裝備制造業為己任。在他的組織運作下,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先后承擔了16項國家重大裝備科研課題中兩項的研制,成功地研發出1.5兆瓦風力發電設備。又一次開創了我國制造兆瓦級風力發電設備的新里程,被國家發改委定為風電制造和總裝基地。目前,大連重工·起重已經接到國內外1000多套1.5兆瓦的風電設備的訂單,已向國內的風場提供了100多套風電設備。明年企業將形成500套以上的制造能力,列入世界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先進行列。
將重工·起重帶入國際一流
如今,宋甲晶在為企業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并邁向國際舞臺搭建好平臺殫精竭慮,他說,到2007年,企業主導產品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培育國內知名品牌,在國際重工行業中占有一定位置和相應市場份額,銷售額達到80億元以上;到2010年,企業主導產品接近國際當代水平,培育國際知名品牌,銷售收入達到120億元以上,邁入國際一流重工企業行列。
相關鏈接人物簡介
宋甲晶,男,1957年2月生,高級工程師,畢業于大連鐵道學院車輛專業,1982年1月參加工作,1992年5月入黨;2001年11月至2002年2月,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大連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2年2月至2002年12月,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大連華銳股份公司總經理、大連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大連華銳股份公司總經理。2004年12月至今,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董事長、總經理、大連華銳股份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