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憲保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人,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他樸實、溫和的外表之下,有著打造中國起重機行業巨人的雄心壯志,因此,他也贏得了起重巨人的美譽。
韓憲保說:“ 你不發展,就有人超過你”。正是這種強烈的危機意識使他一路走來,從不停歇,把許多同行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當他坐在你面前時,你無論如何也不會把他和一個行業巨人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個曾經整天舞鐵弄鋼的人,在人們的想像中,至少要有點粗獷的味道。
他的溫文爾雅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似乎和他從事的行業有點格格不入。
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曾從一分錢的生意做起,逐漸由小做大,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做成了資產5.6億元的集團,昂首挺進中國機械工業500強、中國起重運輸設備20強。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的確可以稱之為“巨人”。
他就是韓憲保,衛華集團公司董事長。
起重巨人的夢想
2005年對韓憲保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作為“中國起重之鄉”的佼佼者,韓憲保統領下的衛華集團,已經成為制造業的新標桿。
韓憲保的成就,引起了社會各屆人士的廣泛關注,在2005年6月評出的“2004~2005年度河南財智榜”上,韓憲保獲得了“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企業家”之一的稱號。
為什么是韓憲保?為什么是衛華集團?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04年,衛華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3億元,衛華牌單、雙梁起重機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電動葫蘆全國銷量第二,綜合指標全國排名第三。目前,衛華集團下設河南衛華起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鄉衛華起重機有限公司、鄭州衛華鋼結構有限公司等9個控股子公司。
2005年,衛華集團成立了設計研究院,隨后,又與西安交大、鄭州大學、北京起重機械研究所等高等院、所聯姻,實現了與同行業先進技術的接軌。
而韓憲保在業內的成就,早在2003年就已引起了同行的矚目。一位同行曾經感慨道:“我們常喊狼來了,現在回頭一看,衛華集團就是我們身邊的狼。”
但是韓憲保從未滿足,他有一個宏大的夢想:力爭在3~5年內將集團建成以起重機設備制造為龍頭,集產、學、研為一體,跨地區、跨行業經營的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他為企業定下的階段性發展目標是: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過億元。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稅5.4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起重機械制造企業集團,打造起重機械行業民營企業第一品牌。
從3畝到1200畝的奇跡
1973年,韓憲保初中畢業。在當時,改變命運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發奮讀書,跳出“農門”。可命運偏偏與他開了個玩笑,好不容易上到中學,卻趕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求學無門的他,只好忍痛輟學回家務農。
17歲的他,覺得自己“應該替家里承擔一些責任、挑起一些擔子”。剛開始,他幫鄰居做爆米花、團米花團兒,“那時米花團兒一分錢一個,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利潤',一個月能賺100多元”。
但韓憲保總覺得應該干一件“男子漢干的生意”,第二年春天就跟別人一起到新鄉拉生、熟鐵邊角料,再拉到本村賣給做螺絲的。
和鋼鐵搭上邊,就有機會了解這個行業相關的更多信息。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修“千斤頂”很賺錢,從沒見過這種玩意兒的他,毅然決定轉行。
韓憲保從維修簡單的千斤頂逐漸過渡到維修小型起重機、大型起重機,他在不知不覺中跨入了一個前景廣闊的行業。
“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你就要想方設法接近它、學習它——其實跨進一個新行業,很簡單。”
韓憲保的命運悄然發生了改變,他決定自己生產配件。
1988年,他向村里要了3畝地,建起了衛華起重機廠,自己生產零件,給“維修大軍”配件,韓憲保邁開了進軍起重機行業的第一步。
東拼西湊的20萬元注冊資金,3畝地,幾名員工是從田地里走出來的農民,簡陋的廠房,老掉牙的車床,人才匱乏,技術落后,這是當年新鄉市衛華起重機廠的真實寫照。
韓憲保帶著幾個特別能吃苦的小伙子辦起了第一臺烘爐,從學打鐵開始,從事簡單的配件的生產與銷售。
1995年秋天,韓憲保開始接近自己的夢想——建造整機生產線,引進現代化管理模式。
1997年年底,他審時度勢,毅然決定進行系列化生產。
以前,韓憲保引以自豪的是從不負債經營。1998年,他轉變觀念,貸款發展,增加投資300萬元,認證了5個系列30多個品種。產品結構一下子擴大了,規模上來了,效益逐年翻番,很快確立了衛華集團在長垣起重機行業的龍頭地位。
“ 你不發展,就有人超過你”。這種危機意識使韓憲保把目標定得更高:把衛華集團打造成中國起重行業的一流企業。
在韓憲保看來,形勢依然嚴峻:國有企業改制后,是我們的強勁競爭對手;外資企業開始進入,3~5年內就會進入生產領域;三五年后,民營企業會有新的生力軍。“面對三路大軍,衛華集團必須在三五年內迅速壯大,搶占市場制高點” 。
2001年,在鄭州買地200多畝,衛華集團鋼結構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擁有長垣工業園區的500多畝新廠區建成;2004年10月1日組建了衛華集團有限公司,集團下設9個控股子公司,建立現代化、規范化、集團化管理體系,已經是“順勢而為”了;2005年2月,集團又在河南省起重工業園區購地420畝,上歐式起重機和電動葫蘆項目。
從3畝地的小企業到1200畝的集團公司,韓憲保也從一個窮家小子成長為令業內人士矚目的起重巨人。
兩個成功秘訣
在長垣這個起重之鄉,韓憲保并不是最早進入起重機行業的,也不是最早做大的。
“2000年的時候,我們才在這個行業站住腳。”
在制定2001~2005年的5年計劃時,韓憲保提出了要做到行業一流,但在韓憲保看來,這個目標在2003年就已經完成了,“那個時候終于長長舒了一口氣” 。經過5年的滾動發展,衛華集團成為了國內起重行業的佼佼者。
一個后來者是如何不斷地超越,完成了自身的積累,并最終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的呢?
韓憲保有成功秘訣有兩個,一是誠信,愛交朋友,寧吃自己吃虧也要讓朋友和客戶滿意;二是重視人才,“聚眾力以成大業”是他常常提起的一句話。
“打過一次交道,便是永遠的朋友。”這是韓憲保的人生格言,如今已成為在衛華集團隨處可見的企業標語。在韓憲保看來,誠信是一種道德、一種責任、一種契約。
在長垣縣素有起重機之鄉的說法,要想在這里獨領風騷,并不容易。
韓憲保屢出奇招,率先在長垣縣起重機行業推出三個第一:第一家為客戶免費提供住宿;第一家提出免收裝車費;第一家提出保證客戶資金隨用隨取。韓憲保與客戶打交道時先交朋友,后做買賣,先交心,后賺錢。寧可自己吃虧,也絕不讓客戶吃半點虧,這是他獨到的營銷策略。把推進顧客成功融入企業的經營理念之中,達到雙贏的目的。
2004年6月,為北京韓建集團生產了一臺起重機,為了解產品的使用效果,7月8日韓憲保安排總經理俞有飛赴北京韓建集團進行工作訪問,征求該公司對產品的意見和要求。韓建集團常務副總田國杰高興地說:“衛華集團公司的領導對用戶、對產品、對售后服務太重視了,真正體現了'視客戶為上帝'這句話,衛華集團對信用的重視,使我們非常感動。”
韓建集團的二期工程設計方案定下來后,在起重設備采購上,不再招標,直接給了衛華集團。
衛華集團之所以能夠在國內起重機行業成為一匹黑馬,并且一騎絕塵,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視人才。
“聚眾人之力以成大業”是韓憲保成功的秘訣之一。據衛華集團辦公室主任蘭秦川透露說,凡是一些重要的招聘,即使是在北京、甘肅和東北,韓憲保都會親自趕到現場。
為了能把人才招進來、留得住、用得好,韓憲保為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了寬松的生活環境和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