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的點燃,引發了全球性金融核鏈式反應,這是自1929年經濟衰退以來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機,說它是金融核爆炸并不為過。國際化的中國沒有逃離經濟衰退的陰影,各行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沖擊。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情況也不容樂觀,銷售額萎縮及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等系列問題將長時間考驗著各個企業。然而,慧聰工程機械網編輯認為,危機和機遇總是錢幣的兩面,損失與收獲也會相互轉化。金融風暴固然可怕,但在企業積極應對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欣喜地看到許多“意外收獲”,比如企業更節儉、更謹慎,比如員工更勤奮、更有責任感……
意外收獲一:加速行業洗牌進程 讓強者更強
無論行業如何大冷大熱,2008下半年的關鍵字就剩一個“金融風暴”。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金融危機對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態勢而言,雖然有所損失,但如果將其視為惡劣環境下的一場“淘汰賽”,能促進行業發展步伐,豈不是件“因禍得福”之事?這場“淘汰賽”能讓投機者自律、自強者更強,能讓行業“魚龍混淆”的局面重新梳理。
“金融危機加速了行業洗牌的速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不是件壞事!能否撐過去完全憑硬實力……”三一重工一位高層領導也如此坦言,“你不大型,企業就會沒有發展;你不專業,就會被市場淘汰。”對于一些日薄西山的老牌廠商和一些頭腦一熱就闖入“鐵軍”的新兵來說,這場金融風暴導致的經濟蕭條將是致命的!出口受阻、內銷不暢、資金斷流、信任度降低,都成為其產品“質量不高、創意不大”的外在表現。如果這些廠商不能順利“過冬”,待經濟回暖之后,行業秩序勢必煥然一新;“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并購動作將頻頻上演,制造商的大小座次也會重新排隊。【慧聰網原創】
意外收獲二:蕭條大環境正是“苦練內功”的好時節
10月至年底,本是工程機械行業淡季,又逢金融風暴突然來襲,可謂“雪上加霜”。然而“有空”的企業并不意味著“閑下來”,此時調整內部管理、緊抓員工培訓、思考發展戰略都是最佳時段。您若留心就會發現,最近企業間相互走訪交流、員工技能培訓等活動十分頻繁。
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員工素養、梳理發展思路、完善企業機制,每一項的重要性都不遜于銷售額后邊的多少個零。
“總體來說,機遇大于危害!”雷沃動力崔先生這樣對記者說,“公司這幾年一直高速發展,如今我們正好有機會調整公司內部管理和網絡流程,加強產學研的結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正是‘練內功’的好時候!公司員工素質的提高和機械性能的進一步優化,都讓我們更有信心面對經濟回暖后的長足發展。”【慧聰網原創】
意外收獲三:質量更好了 服務更細了
一位在哈大線承包工程的負責人對我們說:“可能現在生意不太好做吧,發現設備廠家的服務真是越來越好。以前哪個零部件壞了,需要好幾天從廠家發來配件,現在效率明顯提高了,而且一些售后服務人員能24小時在工地上陪著我們施工…..”不得不說,“危機感”能讓人感到不安,更能讓人緊張起來。生意不好做了,手中的客戶就要加倍珍惜!質量更好了、服務更細了、效率更高了……一點一滴的進步,客戶可全都記在心里。
這幾年工程機械行業的高速發展,讓眾企業生產、擴建、拓寬渠道等等忙的不亦樂乎,而忘記了服務體系的加強監管,尤其一些中小企業,嚴重缺少系統而合理的售后服務保證。在2008寶馬展期間,記者就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問題采訪了十幾家中小型企業,他們的回答幾乎是一致的,那就是“更注重品質、更注重服務”。
意外收獲四:科學降成本 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
“節約成本”是目前企業應對行業蕭條的必修課。如果說外部環境我們難以駕馭,那么企業內部“瘦身”還是可以掌控的。減少浪費、節省開銷已形成一種“意識”,借“金融風暴”之風刮進每個員工的心里,如果將這種意識慢慢形成一種習慣,長期形成“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氛圍,那企業可真算是撿到了“寶貝”!
在“柳工創立50周年”慶典晚會上,記者發現并沒有太多“大腕”明星來大造聲勢,很多節目還是柳工職工藝術團自導自演的。記者有意和導演閑聊起這個問題,她的回答讓我們感動,“計劃要請許多國內明星的,但現在遇到金融危機了,集團上下都提倡節約,我們也一切‘從簡’了,錢用在刀刃上才對嘛……其實這樣效果更好,你看這更像我們自己的節日!”的確,精彩火熱的“50周年”慶典現場,因為有了柳工人自己的聲音而更加生動! 【慧聰網原創】
在勤儉節約上,三一使出自己的“高招”。在三一重工某車間里,記者看到一個很小、很不起眼的裝置,車間負責人驕傲的對我們說:“別看它小,卻發揮著極大作用。它是一個刀具輔助工裝,一般新刀具磨損到10厘米左右就要報廢了,但使用它以后報廢的刀具將繼續使用5厘米左右,每月每臺機床可節省2-3把鏜刀,如此一來,一年就能節省開支3000余元!”此外,三一員工還利用廢鐵制作的多功能工裝,集看板功能和水杯、安全帽、清潔工具等的放置功能于一體,有效提高了廢鐵利用率。
意外收獲五:共度時艱 企業和員工之間更加信任
溫總理那句“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道出了企業應對危機最需要守持的要素,也傳遞了員工與企業之間應有的理解支持。
裁員就等于“裁緣”。據慧聰工程機械網了解,三一集團在經濟疲軟過程中率先提出“絕不裁員”的承諾。這樣的承諾,讓三一員工明確了公司抗風險的雄厚實力,感受到企業的信心與對員工的信任。“一份信任就等于一份責任”,員工們在工作中變得更積極、更自信、更穩健…… 【慧聰網原創】
如同航行時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一樣,經濟發展的途中也不可能沒有顛簸,增長——調整——增長是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美國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影響比想象中的嚴重,這種影響可怕之處不僅在于金錢的損失還有人們自信心的沖擊。這時,企業與員工之間只有同命運、共擔當才能和諧穩定、共度難關!這個過程中,“唇亡齒寒”的道理清晰可見,企業與員工之間增添了更多信任、更多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