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10.6%的經濟增速,持續調整到2015年的6.9%,再到2016年的6.7%,中國經濟在緩慢回落中逐步趨穩。2017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
“從各項指標看,經濟增速階段性筑底跡象明顯。”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張曉強說,更重要的是經濟提質增效和動能轉換成效顯現。
今年以來,一些先行指標持續好轉。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6%,連續5個月保持在51%以上;1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9%,連續第五個月正增長;外貿數據回穩反彈。
我國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說明要更加追求實實在在的增長,經濟增速可能不會很高,但企業家預期更穩了。”全國政協委員、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說。
當前經濟面臨的內外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白重恩說:“6.5%左右的經濟增速,關鍵是為了保就業,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預期,在穩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房價是漲還是跌?
去年房地產市場分化明顯,北上廣深等一線熱點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上漲較快。與此同時,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今年房價會怎么走?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仍然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去年9月以來,多個熱點城市密集出臺調控措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中,11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北京、杭州、成都價格環比持平,廣州環比上漲0.6%。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認為,今年房地產市場面臨“防過熱”和“去庫存”雙重任務,加快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堅持分類指導,因城施策,對不同地區、不同城市在土地、金融、稅收等方面實行差別調節,有利于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還有哪些行業將去產能?
2016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首,去產能取得積極進展,但也出現煤炭、鋼鐵價格短時間大幅上漲,淘汰落后產能難度增大等問題。
今年去產能工作怎么推進?還會有更多行業納入去產能范圍嗎?
政府工作報告說,今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同時,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
“報告提出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這要求把去產能與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優化布局結合起來統籌謀劃,更加科學精準、扎實有效推進。”辜勝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