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投資與基建投資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16年房地產市場因過熱而受到宏觀政策調控,房地產投機需求受到打壓,但房企拿地積極性依然較高。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2017年以來有25家企業拿地金額超過20億。多地土地拍賣仍存較高的溢價率,春節后長沙、南京等地部分地塊的土地溢價率超100%。樓市在宏觀調控的影響下,各地供應的土地并未出現“流標”等明顯降溫現象,筆者預計后期房地產投資或將保持平穩增長。
2017年經濟最大的亮點在于基建投資,截至2月17日,全國已有23個省份公布了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累計投資額超過45萬億元,與“一帶一路”相關的中西部地區投資額度目標明顯提升,新疆更是提出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達50%,引發了市場對基建大發力的預期。此外,今年PPP項目有望迎來快速增長。根據PPP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國入庫項目11260個、總投資13.5萬億元,入庫項目落地率為31.6%,與2016年初相比,項目落地率明顯提升。基建投資有望接力房地產投資成為助推鋼價上漲的關鍵因素。
去產能政策頻出,限制供給增量
今年年初發改委發布通知稱,將對鋼鐵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近日河南率先響應,后期“差別電價政策”有望逐步落地。隨后,1月底發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明確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清除生產建筑鋼材的工頻爐、中頻爐,近期四川、山東、云南等多個省市紛紛發聲嚴厲打擊“地條鋼”,對建筑鋼材的影響頗大。同時,臨近全國“兩會”,環保督查及限產再度來襲,河北已經啟動環保限產行動,唐山自3月1日起鋼鐵、焦化企業限產15天。頻頻出臺的去產能政策使得鋼材供給端存在強烈的收縮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