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認為,“產能過剩是動態發展的”,在不同時段過剩情況是不同,現在也沒有確切的數字。“要注意,去產能不要導致產量下降,產量下降大的話,肯定會導致價格上升。所以去產能要和煤炭工作日生產區分。”
由于冬季是傳統的建筑行業淡季,鋼材價格自去年12月至今出現了較大回落,但是行業諸多因素仍然向好,將支撐鋼材價格保持偏強走勢。
2016年1—11月,粗鋼累計產量為73893萬噸,同比增加56萬噸,同比增長0.08%。下游需求轉暖,企業盈利情況好轉,有效地帶動了供給出現回升,粗鋼累計產量同比增長幅度下降程度趨緩,當月產量均較去年出現同比增長。根據相關政策,鋼鐵行業不能再建新產能,并且2016至2020年計劃壓縮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15年,全國粗鋼產能為12億噸,目前產能利用率僅為67%,目前有接近4億噸的過剩產能。若減少1億—1.5億噸粗鋼產能,保持當前的年產量8億噸,將使產能利用率提升至73%—76%。雖然能提升6%—9%的產能利用率,但是總體產能利用率仍然不高,對實際產量的影響不會特別大。2017年環保政策壓力仍將對產量產生一定影響。預計2017年粗鋼產量在8億到8.04億噸左右,降幅在0.05%到1%左右。
需求保持良好
預計2016年全年鋼材消費量為6.8452億噸,同比增長3.19%。預計2017年房地產承壓面臨下滑,家電行業受房地產銷售下滑影響,也將出現一定的下滑。在整體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基建投資將保持高增長;機械行業維持弱穩;汽車行業穩步增長,但預計增長速度不如2016年;船舶行業或出現一定的反彈。縱觀2017年全年,預計鋼材需求為6.91億噸,同比增長0.92%。
據海關統計,2016年1—10月,我國累計出口粗鋼9902萬噸,同比增長僅為0.83%;累計進口粗鋼1184萬噸,同比增長1.61%。2016年1—11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1.01億噸,同比減少0.55%;累計進口鋼材1202萬噸,同比增長3.61%。
供需矛盾仍然需要通過出口來緩解,預計2017年出口仍將保持高位,但隨著出口限制的增多,將小幅回落。隨著國內需求增速的放緩,進口不大可能出現大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