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和互聯網兩者概念較為模糊,目前在B2B中很容易將這兩個概念混淆,都貼上互聯網的標簽,平臺的標簽;其實平臺和互聯網有一定差距,平臺就是互聯網,但互聯網不一定是平臺。
鋼鐵電商
近年來,大宗電商成為新一輪資本追逐的“黑馬”。“互聯網+”與“供給側改革”雙風口疊加,大宗電商從2015年開始呈現火爆之勢。在此,電商門戶、互聯網+智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啟動了100位電商大佬系列訪之——“國內大宗電商大佬”獨家系列高端微訪談。
今天帶來的是電商中心與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的獨家對話。
·主要數據:2016年1-9月,營收268.8億元,同比增長78.48%;凈利潤2101.5萬元,同比增長105.91%。截止2016年上半年,公司資訊版塊旗下運營的“我的鋼鐵”網、“我的有色”網、“大宗商品”網、“搜搜鋼”等注冊用戶數148萬,頁面瀏覽量6848萬次。旗下鋼銀電商注冊用戶數超過6.5萬,平臺成交量1455.41萬噸,按120個交易日計算,日均成交量12.13萬噸;其中,鋼銀平臺寄售交易量達838.83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14.17%。
以下是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獨家對話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
流量在互聯網里面決定一切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司旗下鋼銀電商2015年大幅虧損,今年的前三季度財報看已經扭虧,去年虧損及今年扭虧的原因各是什么?
朱軍紅:公司旗下“鋼銀電商”剛起步從無到有,運營初期為了獲取客戶、做大體量,勢必需要大投入。去年虧損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去年正處于閉環搭建期,我們在供應鏈各個環節進行了布局,投入較大;第二,平臺初期,先做撮合,到一定程度再做自營,也就是“貿易+互聯網”的方式,在去年行情低迷、價格大跌的情況下,也造成了一些虧損。今年扭虧,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在于業務模式的轉變,我們今年以寄售為主,避免了漲跌價所帶來的風險;其次,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并且認可鋼銀,通過服務費的收取和供應鏈金融的發力獲取了可觀的利潤;最后,我們標準化體系的搭建和IT的快速迭代迅速提升了平臺運營效率,為平臺扭虧奠定了基礎。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年來,鋼廠、鋼貿商、物流倉儲企業紛紛投入鋼鐵電商業務,跟這些企業相比,公司的優勢和劣勢在什么地方?
朱軍紅:傳統鋼鐵企業涉足電商業務時首先要考慮一個問題:流量入口是否足夠大?剔除撮合量,基于零售的結算量和用戶的分銷量,不管在哪個行業,如果流量能做到足夠大都是有機會的。即使是再大的倉儲企業投入到鋼鐵電商也要有流量的支撐,核心的指標是交易量,而不是線下能力。所以某種程度上,流量在互聯網里決定了一切。
“貿易+互聯網”里最關鍵的是能否有效地規避漲跌的風險,這里更多靠的是貿易能力,而不是互聯網能力。互聯網只是作為一個工具來提升貿易效率。“貿易+互聯網”能否切換到“互聯網+貿易”?那就要看定位,如果靠自營貿易來引流,就必須承擔價格漲跌風險,這樣的平臺風險性太大!其實這從傳統貿易企業做大就死的現象中就可以看得出來!